http://s8/middle/54117c25t7502785d6eb7&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慈云寺。
承德有普宁寺,建于1775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是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回来之后,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事,处理得极不得当。伤到别人,自己的挫败感也很强,百结难解。
担心发作起来情势危重,赶紧发帖给“青红帮”求救:明晚六点半,经一路与农业路澳门豆捞,女友、文友、书友、酒友四美雅集,围炉夜话。俊逸男士作陪,举杯邀月,怀古思今,恭请光临。
绿萼回复:天下事惟此为大,有生之年,喜与诸君聚。青青回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红太阳。萍子回复:明天见!
那一夜,我们把萍子带来的荥阳河阴石榴,一粒粒剥开,投在红酒的满杯中,就着宝石般的光芒,说笑,闲谈,身上立刻有了甜味和暖意。老友团聚,竹炉汤沸火初红,远胜于服药。
9月30日一早,在花园路北段集合,一行人按照饭局结束时的约定,赶往巩义慈云寺。本来还要早一天,因为我和教练定了练车的时间,不好改,青青和萍子等了我一天。绿萼要趁假期和朋友去凤凰,独自行动了。
青龙山的慈云寺,青青的博上刚刚写过,这里被称为“释源祖庭”,是少林寺设置的第一所下院。住持叫释延超,刚从北大哲学系学成归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70fa810100kt28.html
而我,也在去年五月端午心血来潮去过。加上2001年开光的那一天来过,这回,是第三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17c250100ds0s.html 路上,有刚刚赴新任、祖籍巩义的老夫子,给我们讲解左青龙右白虎的出处,兵工厂旧址,小铁路的用途,路过大黄冶和小黄冶,立刻指点给我们看唐三彩的古窑址。
http://s8/middle/54117c25t91dc79307e77&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天上的云,今天有点特别,路边暂歇,用手机拍了下来。
http://s4/middle/54117c25t91dc7c67ab93&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到了寺前,鱼鳞状的云全部散尽。天青如洗。
http://s5/middle/54117c25t91dc7cc34c54&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有三面山环绕着慈云寺,奇峻陡峭。乍一看,如同黄山。
10点钟,到大峪沟镇民权村,在山门用了证件,很顺利地进寺。先到大殿进香。然后去后面的白衣阁找住持。一方窑洞,掀帘可进。
原来,是这么年轻的释延超。他在案子上打电脑,抬头寒暄了几句,说要把文件打完。就自顾自继续敲键盘,要打的字,不仅含在嘴里,还读出声来,是新手。
以前听过介绍,他爱好古琴、书法,口头禅是:存在的都是必然的。
身边的徒弟给我们沏茶,茶好了,他说:来,来,来,吃茶去!走出来坐在门前的椅子上。面前的释延超,年轻白皙,目光明亮,语调舒缓,一点不易察觉的口吃,也被这舒缓的语调不留痕迹地遮掩过去,让人感受到是个极聪明的人。他感冒了,用白开水吃药。吃了药,随意地脱鞋盘腿而坐,白色的袜子,干净得耀眼。
山一程,水一程,再远的路,都在意念之中。坐在这窑洞里,觉得真的是天外天,世外世,人外人。
师傅说,你们有什么问题,聊一聊,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对于我的问题,他也很耐心的讲解。他说,这个世界上,有的人重事,有的人重理,只重事不重理,或者只重理不重事,都是片面的。凡事不要问结果,“尽心即为功”。但这个功,也不是功劳的功。你可不要认为尽心了,自己就是有功。只把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做好了,你要的那个结果自然就会来。
平常不大用书面语言和人讲话,但是这里,你尽管用好了。因为住持就是那么说话的。所以一但有激烈的观点出现,我总觉得有点像大专辩论赛。他不停纠正着我们的用词,比如我们说快乐,他就说,佛家不讲快乐,讲欢喜。比如我们说宽恕,他就说,这是基督教的词,不是佛家的。还感觉他对社会很了解,对仕途,教育,环境,传统文化等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在院子里的石凳石桌上吃,一个馒头,一碗豆腐粉条的清素烩菜,还有老干妈酱佐味。也很好吃。院子里还晒着白果,种了些植物。碗大的花,开在门口。
吃完饭继续聊。铁观音换成毛尖。更有清谈之意。外面有客人,他也不在意。一直掌控着话题,让我们把话说透。
延超师说,要我们珍惜自己的工作,多为社会作贡献,而他,为社会的工作,就是来感召身边有佛缘的人。
老夫子忘记拿包,把手提电脑落在师傅窑洞里了。我们快下到山下,又重返寺院,得以两次告别慈云寺。这一次,延超师送出门外,车开动,他意外地竖大拇指给我们。车窗里,他的身形越变越小,从十年前来到慈云寺,他一直坚守在这里,在这孤寂精巧的山中,如同星子夜值,而我们这些俗世之人,尽可来去如风,穿梭自如。
三首诗,是写在信笺上送我们的。他的字,很有一些锐气,收笔的时候,很潇洒。再三请求,我被准许拿了U盘,拷走了他写的一些思想片断,有点像90年代初流行的散文诗。他的确是刚学电脑,所有的文件都堆在桌面上,还不会分类。鼠标也过于小巧精致。但是诗和文字,的确与常人不同。有的,还没写完,空着下半阕,有的,不大适合示人。只摘了一些贴在下面。
僧 活 体 验
作者 释延超
1<第一场雪>
白雪皑皑,青龙山又一次裹上银装,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了,时而山风吹来,星星点点像闪光的银粉般白花花洒下,喜鹊惊讶地飞起,它本来是想飞的,但不知飞向何方,是风的感召雪的示意!自然是如此地和谐宁静且如静止的流水般洒脱。又一个轮回在悄无声息倾诉着年轮留下的痕迹。……无声胜有声!我在这一刻体验着生命的真意,雪的融化滋润着万物成长。我就是雪!
2<山风>
华严阁四角的铃铛似梵音般有节奏的飘来,松柏也比往日翠绿些,摇晃着就像一座会移动的佛塔。积雪从上纷纷洒落,“是风动还是幡动?“八分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3<禅坐>
信步走出山门,在寺对面的兔山一块山石上坐了下来,传说玄奘大师当年是在这块石上苦演梵义,广度群迷,看到眼底的慈云寺全貌一览无遗,进入古时候的先贤冥想:两千年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佛舍利,佛画像,四十二章经,白马驮经西来,在洛阳翻译经卷。
东都洛阳城黄河之南,有青龙山,二位祖师闲暇之余,云游至此,见山势穹窿高耸玉润云翔,有若龙盘之状,山体如满月之状,水曲银河之派内藏玉兔外列金龟摩腾竺法兰云游此山,见其山川秀丽随开慈云道场。
踵前贤遗迹,步先师后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品茗>
普洱,铁观音,大红袍开水沏下本自纯净的水迅速变得泛蓝,金黄。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开辟了临济宗风之先河,引领多少禅者体悟自性本自如如不动,禅茶一味,当下即是!何必心外求法而了不可得,“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相同的茶,不同的人会品出不同的味道,便有不同的人生。茶不同?还是人不同?奇文共赏雅,拂石待煎茶……
5<冬月>
寒风拂面月光皎洁,岁月如梦昙花一般现;人生几何?金乌玉兔朝生夕逝,松影婆娑寒潭顷刻间;世事如昨。
与中秋之月不同的是它的静谧,它的俱寂,“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法犹如标月指,引领众生去向,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境界。
6<晨锺>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愿此钟声超法界,鉄围幽冥悉皆闻。
晨锺时刻警示着我们:“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7<暮鼓>
“皈依西方十六观门,日轮悬鼓暮西沉”太阳镶嵌在臣宰峰,将以西坠,犹如一面鼓似地,早晨的生气,午时的艳阳,在此时已无处可寻了,但它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世事就是这样轮回的,人生也是如此,有儿时,有中年,有暮年。
9<柿树>
我居住的窑洞前有棵很老的柿子树,枝杈向四面八方伸展着,仿佛想展示它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青,年轮好像没有经过而遗忘了他的存在……
可他是我的好伙伴,记得十年前刚到慈云寺的时候它就一直是这样子,他替我遮挡了十年夏日的艳阳,和寒冬的凛冽北风。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均有一棵这样的树,长青树!智慧的树!当无名烦恼来时,它自然化烦恼为菩提。
10<窑洞>
我住在窑洞里已有十个年头了,我的禅凳就放在如月亮般弯弯的弧形里,我就是在这月牙下打坐的,每当月儿悄悄升起,就迫不及待地印在弧形的一角。
11<古琴>
三尺六寸五长,代表的是三百六十五天。又仲尼式,绿绮式,神龙式,均是远古圣贤。古德云:“死而不亡者寿”,他们的圣贤遗风至今还在长养着我们今天的人。宫商角徵羽,连带君臣,七弦和合稍加抚弄就“万籁此俱寂,唯闻丝竹声”了。七音和合才能和谐!
而我们今天的人怎样才能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和谐共处、世界大同呢?
12<捧月湖>
是慈云寺的放生池,湖水湛蓝,平静的流淌着,就像静止的流水,山体的倒影映在水面,时而喜鹊贴水面飞过,划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人生就是一面镜子,镜子里的我是真我吗?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我。
16<岁末>
2009年的大年三十儿,我依然是在慈云寺度过的。早几天的一场雪使院落殿堂甚至松柏还留有大量的积雪,三层的钟楼,地藏王菩萨像前香烟缭绕,念偈语,随着一声一声的钟声响起,眼前浮现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她(他)们在受平安吉祥智慧的祈福滋养。
17<守岁>
天空偶尔有星星点点,守候是漫长的,但也是寂静的,是启迪智慧的开始,2009年将要跨入2010年的是子时,我在感恩岁月,他又一次地接受我。
18<岁首>
2010年亦是佛历的二五五四年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1984年至今又是26个年头了。那个时候的情景重入心田……
19<猫>
慈云寺有一只猫,别人见了都说不好看,我觉得很好,颜色厚重,接近青龙山隆冬的山景,很适合,简直就是寺院本来就有的一样,抚摸时偶尔有些抗拒。是呀,如果那么近人情岂能在山里呆很久?只要我外出回来准能看见它在路边,草丛里,大殿一角张望着。他是带着觉察的。
2008年我北大假期回来就再也没看见它了。听说是被人逮走了,又听说是被什么比它厉害的怪物吃掉了。彷佛我能感受到它当时生命殆尽的时刻。那是从容的,又一个轮回……众生皆有佛性。它,解脱了。
慈云寺感悟
作者 释延超
(一)
慈云多少年,春来百花鲜。时有山风过,婆娑弄青烟。
当日最易逝,不惜又叹怜。倚栏叶舟上,静听溪水眠。
(二)
千岭万壑间,独坐一志士。愿登上上品,九莲花里睡。
秋冬最易过,从来不觉累。峰前云千丈,化作寒潭水。
(三)
朝霞云千丈,一望在天边。静时白云绕,动则映千泉。
桑梓寻何处,仰望星月天。芸芸众生界,顿悟解脱禅。
http://s2/bmiddle/54117c25t91dc806f4be1&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在小院里的合影。我的胸前,有奇异的一团光。
http://s6/bmiddle/54117c25t91dc8154bc85&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释延超住持。
http://s1/middle/54117c25t91dc8f565e20&690如星子夜值" TITLE="[转载]慈云少年 如星子夜值" />
身后蜿蜒的小路,直通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