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从你美丽的流域(她写,故她在之八)

标签:
从你美丽的流域作家张晓风敬畏生命大地之歌枫叶如丹孤意与深情 |
分类: 花间魅影-人物 |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张晓风
极是喜欢她的笔名:晓风、桑科、可叵,蕴含古典清韵的名字,有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幽独,有着陌上桑葳蕤的绿意,也有着东方女子的可人与神秘。人如其名,文亦如其人,这个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八岁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的女子,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
何时与你结缘的呢,晓风?
喜欢张晓风,因为她说:青春是多么好的东西,以至于怎么度过都是一种浪费。
喜欢张晓风,因为她说:真正有大担当的人是体会过幸福、而且确信人世间人人有权利幸福的人。
喜欢张晓风,因为她说:世界上的人能活在一个自由的、宁静的、确知自己的头颅有权利长在自己的头颈上的人并不多。有时早晨起来,面对宇宙间新生的一天,面对李白、莎士比亚也无权经历的一天,我忍不住对上苍说:“我感谢你,我感谢这个世界,我多么想去告诉每一个人我感谢他们。我多么想让别人知道我在他们的贡献里一直怀着一份歉疚的情感,一颗希望有所图报的心。”
阅读张晓风,就像是与她一起把臂同游,感知山川草木及“我”之存在。游走在山水田园之中,感恩在亲情友情爱情之间,她“为山作笺,为水作注,为大地系传”,“站在朗朗天日下为乾坤万象作一次利落动人的简报”,细腻地描摹广大美好的人间:那站在清冽梅香中凭吊爱情的冷艳梅妃,那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那伫立红地毯那端沉默坚定的少女,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古代诗人……
船行似风,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夜阑卧听风吹雨,清晓坐看柳映花。莫道诗人好雅兴,无夜不梦随征伐。”张晓风婉约而又高华的文笔,在小说、戏剧、散文三个不同的领域驰骋,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而真正为她赢得声誉的,是她的散文。浓烈的人文情怀,对生命对自然由衷的敬畏与赞颂,是她散文创作的核心。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感性素描。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其是一枝“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在这里,亦秀亦豪、腕挟风雷是一个高度凝练传神的概括。中华民族历来偏向于柔弱的阴性思维,一部中国古典散文史,韩海苏潮以外,满眼芳草萋萋的阴柔之美。而张晓风的散文,突破了这一围囿,既慨叹人生的虚无,却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字里行间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豪侠之风。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有趣的对比。第一印象,龙应台是刚,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是柔,是温婉,是华丽精致,是水灵惊艳,是美不胜收,细研之下却处处透着豪秀。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她的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她对生命的思悟和追问,甚至儿女情长的温润情感,都写得不矫情不柔弱,而是明朗开阔,大气磅礴。在她那里,女人的情怀是健康的,明亮的,没有病态畸零,没有自怨自艾,满纸阳光,截然超越了一般的女性文字。
她的《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洞悉世间所有的秘密。
她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是笔峰一转,爱情便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庄严。
这个女子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翻过来,看看背面,透过经脉纹络去探究它们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私密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共同的情感。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在她笔下,也有另外一种风致——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
她的笔下有风月情浓,更有家国惆怅:“侧耳听处,哪一带是黄河冰澌?哪一带是钱塘浙潮?究竟是人在江湖?还是江湖在人?今宵可否煮一壶酒,于血液沸腾处听故园的五湖三江?”这泪水横飞的人,还是那个深情款款浅吟低唱的小女子吗,分明是水云散发、烟雨情怀的豪侠之士。
此去经年,读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是。
风舞九天。那是我,最初的爱,一生的流连。
1、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2、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3、物理学家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举起来。而我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又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
4、很多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老是梦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偏偏不去欣赏今天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5、如果我们不能相爱,至少我们可以相容;如果我们不能互相谅解,至少我们可以互相理解。
6、有人问张晓风:我们怎样才可以爱一个人而不受伤? 张晓风说: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你非要把你自己保卫得好好的不可吗?人生世上,一颗心从擦伤、灼伤、冻伤、撞伤、压伤、扭伤,乃至到内伤,哪能一点伤害都不受呢?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在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小女孩啊,只因年轻,只因一身光灿晶润的肌肤太完整,你就舍不得碰碰撞撞,就害怕受创吗?!
7、在你想尽办法以为可以看到更多东西的时候,生命总还留下一段奥秘,是你想不通猜不透的。
8、并不是在每一个日子都想你,只是在一切美丽的,深沉的,心中洞然有所悟的刹那,便是我想你的时刻了。
9、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
10、如两岸——只因我们之间恒流着一条莽莽苍苍的河。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11、一杆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靑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12、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享受它;享受生命,使得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得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13、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14、生命如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天的幻想度日。
15、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的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片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