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又一年

(2009-02-01 13:47:19)
标签:

传统节日

一年又一年

年味儿

回忆过去

保卫春节

文化传承

休闲

分类: 朝花夕拾-生活

     还记得那些尘封在记忆里的春节,一年又一年曾经的欢乐、温暖与惆怅……
                                                            

                                                                     ——题记

 

一年又一年

 

    这个春节,又过完了。
    牛年第一天上班,同事们除了互相拜年问好外,纷纷感叹过年没意思,诟病最多的就是“年味”少了,乏味,无聊,“还不如上班”。回忆小时候,过年都会很开心很热闹,会有新衣服、压岁钱,贴春联、放鞭炮,互相串门拜年,还有很多很多平时不能轻易得到的好吃好玩的东西。经常会因为春节快要来啦兴奋得睡不着觉,在心里思量着跟爸爸妈妈要什么好东西,盼着爷爷奶奶给压岁钱,急迫不及待地想穿上新衣裳跟小伙伴显摆……那时候的年是热烈的,暖心的,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觉得过年真好。
    现如今的年很没有年味儿。或许是我们都已走过人生半途长路,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玩玩闹闹,外表和内心都变得矜持、淡漠,心重,话少,兴奋不起来。小时候过年,吃完年夜饭,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火炉旁、圆桌边,嗑着瓜子,吃着糖,聊着天,小孩子们追来追去疯闹着玩……这情景已经不记得过去多少年了,可是那画面一直刻在我的脑海。

    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坐在装修得精致的客厅里,在融融的暖气中,在水晶灯迷离的光影下,每个人都坐在沙发上对着液晶电视的大屏幕不说话,冷冷清清。唯有春晚的演员们在卖力地唱着舞着,努力制造欢乐祥和的气氛。
    不惟今年,也许在往后的春节,都不会有像小时侯一样的热闹了吧。快节奏的生活会不会磨钝纯朴细腻的情感呢?
    目睹了“中国式圣诞夜”的疯狂,眼前的一切似乎更容易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确是日益走向边缘化了。

   “年”是我们民族对丰收的纪念,是我们民族情感和生活的特殊标志。“过年”是我们对人类情感记忆的特殊纪念。春节作为希望的象征,是整顿一年情绪,向美好未来重新出发的最佳时机。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吗?我们还会过年吗?”电视里,我的朋友、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高有鹏先生身着唐装,铿锵有力地发表着《保卫春节宣言》。

    2006年,韩国人抢先一步申请了“端午祭”世界文化遗产,对中国产生了极大震动,也暴露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尴尬。

    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堡垒。传统节日需要经营,需要打造,需要与时尚的文化结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引导;需要与精神力量结合起来,需要赋予新鲜的内容。事实上,节日的功能是巨大的,它本身是凝聚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过一种节日其实就是体验一种文化。人最容易在本民族节日文化的熏陶下对自己的民族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如果本民族的节日文化日趋衰落,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就会大大减弱,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也会出问题。
    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寒食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还有中国的“情人节—七夕”等等,如果都能活跃起来,每节一个主题,进入国人生活,不但能形成一拨接一拨的节日消费高潮,有效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将会起到传承民族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拈花赐福
后一篇:春风第一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