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龙应台的《目送》,泪湿衣衫!

标签:
龙应台目送 |
分类: 妈妈感受 |
疫情居家,不能乱溜达,除了一日三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继前一段时间把在台湾买的《林徽音传》读完以后,今日又读完了龙应台的《目送》,读罢感慨良多,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直很喜欢台湾作家龙应台,觉得她精干睿智,特别是她当台北市首位文化部长的时侯,在议会上有点舌战群儒的感觉,为此深深地喜欢她。就找来她写的许多文章来读,越读越喜欢。后来去台湾旅行的时侯就在书店买了一本她写的《目送》。因为是竖版还是繁体字,读了几页就放下了。

“爸爸,是我。你今天怎么样了?”
“牙痛,不能吃东西。”
“有没有出去走路呢?昨晚睡得好不好?”
“爸爸,是我。今天怎么样?做了什么?”
“在写字。礼拜天你回不回来吃饭?”
“不行呢,我要开会。”
“爸爸是我,吃过饭了吗?”
“吃不下。”
“不管吃不吃得下,都要吃啊,你瘦了很多。”
“爸爸是我,今天好吗?”
“好啊。”
“有出门吗?可以叫计程车啊。你可不可以不要省钱?”
“是我,爸爸。今天好吗?”
“脚痛,忍不住吃鸡。痛风又发作了。”
“不是知道不能吃鸡吗?妈妈不是不准你吃鸡吗?你偷偷吃的是吧?”
这时父女之间的问侯还可以畅通,可以交流。
“喂,吃过饭吗?”
“听见吗?听见我说话吗?我是你女儿”
“我说,你吃过饭吗?是不是听筒拿倒了你?”
“爸爸是我。喂今天好吗?”
“”
“今天好吗?你听见吗?你听见吗?说话呀”
“爸爸是我。今天好不好?”
“我说,你今天好不好?”
“妈,他说什么?为什么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他怎么了?”
“妈妈,是我,爸爸能说话吗?”
“一天都没说话。”
“把听筒给他,我还是试试看吧。”
“喂,是我,妈妈,他今天怎么样?”
“今天好一点,可是一整天,他眼睛都有闭起来的。”
“他有说话吗?”
“是我,他今天怎么样?”
“喂今天怎么样?”
“喂今天怎么样?”
“喂今天怎么样?”
这时父亲老了,开始变呆了,不能说话了,最后需要问妈妈。父女简单的日常问侯,就把一个老人的衰老展现了出来,那个画面瞬间在脑中和眼前闪现,泪出。
然后,父亲走了父亲走了那一章的描述,我已不敢看,眼泪蒙住了双眼,我想起了我的老父亲,瞬间共鸣。
紧接着是母亲。


“喂今天做了什么?”
“你是谁?”
“我是谁?妈妈,你听不出我是谁?”
“喂妈妈今天好不好?”
“她在沙发上睡着了。”
“你要注意一下,我觉得她最近讲话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喂今天好吗?《心经》写了吗?”
“太久没写字,很多字都不认得了。”
“试试看,妈妈,你试试看。”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老了,得了老年痴呆,记忆时好时坏。
这像极了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们一天天变老。她的文字描写时时敲打着我的心,那种感怀让人心痛又迷茫。
人的一生大概就是这样吧,一直都是在目送,目送孩子的成长,目送父母的离开。而我们也在目送中渐渐老去,犹如我们的父母,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龙应台: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台北市首任文化部长,中国民国首任文化部长,是一支独立的笔,也是陪美君散步和雨儿,被安德烈和飞力普不留情面犀利调侃的妈妈。2014年12月1日辞官,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这是她的简介,文章好看,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