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学习也应讲究‘润物细无声’!

(2010-03-16 11:31:17)
标签:

教育

育儿

儿子

恐龙

小诗

2010-3-16(二)

 

对儿子即将入小学我原本并不很急,但因为听‘过来人’说的多了,还有幼儿园老师说儿子有点跟不上的时侯,我的心就急了起来,对儿子的学习一下子就有点上纲上线的举动,结果操之过急,让儿子反感起来。

 

还好我将让孩子学习的做法及困惑写成博文得到许多网友的出谋划策,特别是我的两个好朋友天妈和悦妈的经验更是让我受益和顿悟,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声色不留痕迹地让孩子在不经意间达到学习的目的呀,但说得容易做到很难呢。

 

孩子都是一点点长大,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更何况是让孩子接受正经八百的学习呢?刚开始我有点冒进招致儿子的反感,悦妈说得对,每天一点小时间汇集起来也是大成就,这样孩子不会反感,而且还能接受。现在我决定把儿子上小学要学的和要知道的相关知识列举出来,然后以他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慢慢渗透,这几天晚上我和儿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这一目的,收获很大。

 

儿子上小学要学的和要知道的相关知识是什么呢?我简单列举了一下:

 

一、学习方面,了解、认识、掌握拼音的读写;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一些汉字,大致300~400个;英语多听;

 

二、安全知识,上小学不同于幼儿园,老师不可能随时跟着,小朋友们之间不熟要如何相处?如何在和小同学疯闹中保护自已?如何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等。

 

三、自理能力的加强,一些事情需要自己动手去做,现在一点点就试着让他自己来了。

 

四、如何表达自已的想法?如何调整自已的情绪?

 

五、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等

 

大致就是这些,除了学习之外,其它几项都好办,可以在跟儿子讲故事做游戏及表演课堂活动时融会贯通,小家伙基本上都已了解,心里有数。但是对于学习,还是需要用点小智慧和小策略才能让孩子接受。

 

对于幼小衔接的孩子有些拼音和汉字及算术在幼儿园大班均有涉及,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复习,了解孩子哪些不会需要改进稍加指导就行了,但是时间要短,方式要在不经意间。

 

昨天晚上儿子从然然家回来,他缠着我要讲几个恐龙故事,我拉着他起来走步,边走边讲,小家伙听得都入了迷,还不停地跟我理论。讲着讲着,我们喊起了口号,‘一二三------’,他一听笑了突然诗性大发,来了一句‘一二三四里,烟村四五家’,后一句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其实会的,但是我想这个机会挺好,立即建议他在书上去查找,我记得好像他们拼音书上有这首小诗。

 

儿子一听来了精神立即找书,果然他找到了,大声地读出下两两句来‘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惊讶之余也不吝啬自已的表扬,大赞他知道得多,还认字呢,他小头一扬道:“这算什么!”嘿,还吹牛?我立即接上说:“真的不算什么呀?唉?这字念什么?”结果他不知是计,呼呼地把语文书的前几页的几首小诗全念了出来。我抱住他又亲又搂地,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我拉起他起来一起走步,最近小家伙又长肉了,锻炼也是不容至缓的事情,还好这个他愿意,在走步时我俩又讲起了故事,我讲着讲着,就说:“前面跑来许多大型恐龙,好像有12只,它们吃着草,吃着吃着,发现又多了几只,好像多了7只,那一共有多少只呢?恐龙妈妈老了,它眼神不好数不过来,谁愿意帮忙呀?”儿子举起手臂大叫着:“我愿意,我愿意!”“好吧,请你这只小恐龙来数一数吧?”他嗯了一声作思考状,然后大叫道:“19只!”“噢,你真是年轻呀,一下子就算出来了?你是怎么算的?告诉我这只老恐龙好吗?”“我忘记了,瞎猜有!”他不好意思地挠头说。

 

“嘿嘿,忘记不要紧,我们找书来看看!”就这样我们又打开了数学书,我趁机检查了一下他在幼儿园所学,结果发现他有几道题算错了,他把个位数加完后就写上答案,十位数字就忘记写了!我指出时,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连说自己粗心了。呵呵,就这样我们又趁机把昨天的复习了。贝爸回来的时侯我们正算得起劲呢。

 

不过再想做下去就不行了,他也就几分钟的耐性,我看像儿子这么大的小子,注意力不到半个小时,还好我们在玩中全部解决了,他也没有反感抵触。

 

教育孩子让孩子爱上学习,关键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如何引导。《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看来我们教育孩子也要像细雨,润物细无声才行呀!

 

 

 

http://m.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