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委屈&手擀面里的爱!
(2008-09-18 09:18:39)
标签:
育儿手擀面垫子螳螂面条 |
分类: 4~5岁 |
2008.9.18(四)
昨晚上儿子从小爸的车上下来,心情就不是很好。小爸冲我来了一句:“都怪你,早上偏要把那只螳螂拿到幼儿园,我和儿子都被批了!”我刚想细问,小爸着急公司有会先走了。问儿子只字不提。
等我们回家坐下来听英语碟时,儿子情绪变好了,可是小爸一开门回来,儿子就说:“爸爸,你怎么回来这么早呀?你快走吧?”“儿子,怎么跟爸说话!”我制止儿子道。小爸这才坐下来将儿子和他在幼儿园被老师说的话学了一遍。
原来是这样的,早上我们上幼儿园的时侯在小区的草丛里小爸捉到一只螳螂,这是儿子的最爱呀!我将它装到一个小纸袋里(装喜糖),让儿子拿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见识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螳螂到底长什么样。可没想到,可能是儿子拿去后在小朋友们跟前显摆,引起‘混乱’吧,好像被老师批了一下,小爸接儿子时也被老师叫到一边,很不客气地严肃地说不允许将此类东西拿到幼儿园云云。儿子好像一路上还跟爸爸哭闹了一会儿。
我一听直吐舌头,我的本意是好的,是想让小朋友们见识一下这只螳螂,这是很难得的机会,也就想让小朋友们趁机了解一下螳螂而已。可是没想到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混乱。可既然出现了这种状况,我赶紧对儿子说:“这件事不怪你,是妈妈不了解幼儿园的情况,让你带去的,妈妈会跟老师说明情况的,这事也不能怪爸爸,爸爸生病了还去接你,你要感谢爸爸才对!”儿子听我这么一说,情绪缓和下来,我趁机又说他受点委曲算啥呀,况且这件事你太张扬才会这样,还抱怨爸爸做得不对!你也有错!儿子不吱声,但转身跑过去找爸玩了。
还有一事,小爸这几天拉肚子,前天竟然在家休了一天。晚上回家我问他:“想吃点啥?喝粥还是吃面条?”“吃手擀面吧?”小爸说。“行,没问题!”我说做就做,和面做成面条,40分钟后一锅热气腾腾的手擀面出锅了,小爸吃了好多,一头的大汗,吃完后病也好了很多。
吃完饭后小爸想在沙发上躺一会儿并想拿一个沙发垫子枕一枕,可是沙发垫子全被儿子占领了,他将所有的沙发垫子摆在一起,将一个可乐瓶当炮筒,后面的一个沙发垫上还插了一个长棍,好像说这是他的一辆大坦克。说什么也不让爸爸拿垫子,最后小爸说他支持不住了,垫子没让动,小爸找了个别的东西枕上。
晚上临睡前我就这个事情说儿子:“爸爸生病了,你应该关心他并问爸爸好点了没有?需不需要帮助这样的话才行。可你怎么连沙发垫子都不给一个?做得有点不好!一家人要互相关心才对!”儿子抬着瞅了我一眼:“爸爸他挺没事儿的!他不会拿一个枕头枕呀!”“爸爸都病了,你为什么不能帮他拿一个枕头呢?同时你也没问他好了没有?像妈妈都关心爸爸了,还给爸爸做了手擀面,面条里有妈妈对爸爸的爱呢?”小家伙突然乐了,问:“面条里有什么?”“面条里有菜呀!”我逗他。
“你刚才说的话!”我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就故意不吱声。“面条有爱?我怎么没看出来?!”他又问。我忍住笑:“爱虽说是看不着摸不到的,可是你真心去做去对他好,别人能感受到!”“我没感受到!”我丢了这一句。“你没用心感受,妈妈天天陪你睡觉,给你洗衣服,陪你玩,给你讲故事,这里面没有爱呀!”他不吱声了。其实后来我自已想想都觉得理亏,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怎么自已竟套来套去套出一通爱的理论来。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是发生在我们家的两件平常小事,我觉得我处理得还算可以,至少让儿子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受点委曲和不被人理解很正常,解释清楚了就行,还有自已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不能抱怨他人。二是,一家人要互相关爱,父母生病不舒服要懂得问寒问暖,细心照顾,就像父母照顾孩子一样。
有时想想对孩子的教育真不用刻意所为,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之事,随便一说可能就足够教会孩子该如何处理了,只是我们要把握好方式方法,让孩子接受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