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21(一)
总算入伏了!据说只有进入伏天才能听到蝉鸣。能亲眼看到蝉捉到它并仔细观察它,是儿子这个夏天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呢。
果然一起床我就听见了蝉叫,让儿子仔细听,他开心地跳起来:“对,对,我也听到了!我们现在就出去捉一只吧!”出去玩倒是可以,可是我们能捉到它吗?不想让儿子失望就说:“好吧,出去看看吧,也许我们能捉到一只呢?”
我们先在外面骑了一会儿小自行车,然后将自行车放到小卖店寄存一下就直奔疗养院,那地方树多,蝉爱在树上停呢。到了疗养院果然蝉叫阵阵,儿子急得团团转,“怎么才能捉到呀?”我无法安慰儿子,因为我不能保证捉到,只能等看运气了。
是呀,我们亲眼看到蝉在树上叫,一对翅膀紧贴身体,随着叫声身体一鼓一鼓的,可是一靠近它手还没伸它就飞走了。我们正在无可奈何的时侯,发现一个小叔叔的手里捉到了一只,儿子就跟在人家后面,偷偷地看,小叔叔一转身发现了儿子。我赶紧上前说:“我儿子非常想看看蝉长得什么样?可以给看一下吗?”小叔叔很爽快,找了一个装酸奶的瓶放进去,然后递给儿子:“送你了!”儿子高兴得接过连谢谢都忘记说了。“啊呀,它还叫,还不停地动呢?”他一个劲地说。我只好连连道谢!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呀!
这时儿子已经不玩了,催着我赶紧回家,他担心这只蝉会被酸奶粘住,一路上他小心极了,只要蝉不动,他就会说:“啊呀,死了吗?再坚持一会吧?”但是蝉一动一叫,他又会说:“瞧你,吵得我都没法工作了!安静哟!”我笑这孩子这不是难为这只蝉吗?叫也不是不叫也不是,它会怎么办呢?
总算到家了,我把它放到一个可乐瓶子里,这下儿子可以仔细观察它了。他手握瓶子仔细地看:“妈妈,他好像跟书里的样子不一样呀?”“哪不一样?”我问他。“好像颜色浅了一些,翅膀花纹多了呢?”“我瞅瞅!”我凑过去细看:“嗯,颜色是浅了些!大概是它刚出来的原故吧?”我不敢确定就说得有些含糊。“有道理!”嘿嘿,他倒挺会附喝呢。
“妈妈,你看它的翅膀真是薄呀!像什么呢?”“像透明的薄衣呀!”我感慨了一下,儿子笑了,大概他是认为我说得对了。
这只蝉他观察了一个白天,几条腿都长在什么位置上,翅膀是什么样的,不动时翅膀放在哪里,动时翅膀又是如何张开的,鸣叫时肚子会不会动,安静时又是怎么样的,他看得那个仔细呀!、见人家不动还拿着一个小木棍上前去捅一下。然后就开始画画,画了一只又一只,整整几十张纸,这时侯我也顾不得说他如何浪费纸张了,他太专注了呀,不忍心说他。
傍晚吃晚饭时分发现这只蝉动得少了,我们建议他放生,他不舍得。小爸也来动员:“放了吧?要不然死了,它妈妈该有多伤心呀!”“我明天看见它妈妈时再还给它!”儿子不相让说了这句话,让我们笑过之余也看出儿子的不舍来。
临睡前我们又动员了一会儿,儿子才松口。我看书想告诉小爸,如果奄奄一息的话就别放生了,留着做标本吧。可是话说出来时小爸手快,已经从窗户给扔下去了。我和儿子一片惋惜。
这只蝉给儿子带来了许多感观上的体验,我们又重温了一下《昆虫记》里的‘夏日的音乐家---蝉’,里面的每一句话儿子都谨记在心,听得非常仔细,过后又问了许多问题。看来读书的时侯结合实物更能加深孩子的感观认识,记得更牢呀!还有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他有兴趣所以才观得更仔细,学得也更来劲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