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1(二)
昨天雨后,在外面的水泥墙上发现了一只小蜗牛,拿下送给要上幼儿园的儿子。小家伙欢喜地接过小心翼翼地放到爸的车上,上幼儿园去了。晚上回来后我关心那只蜗牛的命运,就问起了儿子。
“儿子,那只蜗牛呢?”“蜗牛呀?我没看住留下一只空壳跑了?”他漫不经心地说。“咦?它怎么会自已跑?还不带走自已的壳?那可是它的藏身之所呀?”儿子不吱声。其实我也不想问他,可是小爸说他看见儿子将蜗牛藏在后裤兜里进了教室,回来后他问儿子,儿子不告诉他,他好奇偏让我问一下儿子。瞧,大人有时也闲得无聊吧。
带着任务况且我也很好奇就想问个明白。晚上临睡前,我又忍不住问了儿子。“儿子快告诉妈妈,小蜗牛到底哪去了?”“我放在后屁股兜里又怕压坏它就又拿出放到前兜里,后来它饿了,自已爬出来找吃的,等我发现时它就留下了一个壳了,现在壳就放在我兜里了?不信你去看看!”他一口气说完就瞅着我乐。我明明知道这不可能,但还是下床到客厅去看他的裤兜,结果肯定是没有了,我跑回床上挠他的痒,他笑得满床乱动。
后来我又给他说起蜗牛是软体动物,它是不能脱离那个壳而生存的,还唱了那首:“蜗牛背着重重地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歌。小家伙安静下来问我:“妈妈,你说得不对,蚯蚓没壳也能活呀?”我一下子想起小时侯给他讲的蜗牛、蚯蚓、毛毛虫,靠天靠地靠自已的故事,又趁机讲了一遍。但最后我又范了错误,我又问起那只小蜗牛到底哪去了。结果儿子非常不耐烦地说:“可不可以求求你,今天不要再问小蜗牛的事情!”然后就不再理我了。
我自讨没趣。其实有些时侯就是这样,孩子不想说,我们大人却偏想问,没完没了地不达目的不罢休,结果令孩子非常反感,有时再有什么事情他不再会跟你说。而且我还有一个毛病,讲故事或说一件事情时总想把自已的想法和观点告诉儿子,不管小家伙理解不理解,结果反而会制约他自已对此问题的看法。
有时少给孩子建议和想法,多问问他自已对此问题的看法,倒有利于孩子的思考,培养他自已思考的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