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29(四)
昨天下了幼儿园,我把儿子的自行车拿了下来,儿子很欣喜,因为发现了小区里的一个小朋友,儿子欣然过去,但只玩了一会儿,那个小朋友就回家吃饭了。儿子一个人趴在自行车不骑了。我问他:“怎么不骑了?”“啊呀,没有人和我一起骑,小朋友们都跑哪去了呀?”“估计他们还没回来呢,你和妈妈一起玩吧,你骑我跑怎么样?”我不想让儿子失望,就充当了儿子的玩伴。
儿子在前面骑,我跟在后面跑,刚开始儿子还很高兴,但是只是一会功夫他就蔫了,也许是我这个大玩伴不能引起他的共鸣吧。他趴在自行车把子上,出神地瞅着两大哥哥(上小学几年级)打网球。我趁机告诉他这是网球如何如何,但他仍不吱声。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又来了几个小学生,儿子这才高兴地骑过去,跟他们搭讪,可人家比他大,不太爱跟他玩,他有点不尽兴。后来跟儿子差不多大的洋洋回来了,儿子的眼睛才亮起来,两个人骑车比赛起来,这时那几个小学生也加入进来,拿砖头理起一个碉堡,完成时他们几个都举起手臂,振臂高呼,儿子更是忘乎所以,脱起裤子往里面撒了一泡尿,大家又高呼起来,将这个活动推向高潮。儿子的快乐在顷刻间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和几个妈妈站在旁边,高兴地看着他们玩,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了。
在和一个妈妈的闲聊中我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小区的孩子都上哪去了,怎么很少见到他们?”那个妈妈笑了:“都上什么兴趣上班亲子课了吧?”“大大小小的孩子都上吗?”我弱弱地又问了一句。她笑:“应该是吧,你不上,孩子就会很孤独呀,大家都去了,没孩子再陪你孩子玩了!”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无论何时出来,特别是休息日,想找一个孩子一起玩,简直太困难了,敢情问题出在这里?!我不禁为儿子悲哀起来,他的童年难道就这样没有几个玩伴?除了幼儿园之外的玩伴出现?
那天不经意间读了孙云晓老师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的文章,自已很是感慨,我们那个年代(70年代)的童年就是那么过的,可是现在的孩子,像儿子这一代,想让他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谈何容易?且不说有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单就没有玩伴这一项就足够让孩子苦恼了。
我的童年很快乐: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上树掏鸟窝,捉蝉,还可以卷起裤腿下河摸鱼,可以一起钻草垛,一起------,虽说那时物质匮乏,可是我们照样快乐,那种快乐至今回忆起来,还充满了甜蜜的味道。可儿子他们,上哪去找树爬?上哪去找小溪捉鱼?周围到处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哪里是孩子自由玩耍的家呀?!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灿烂的自然生长,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可是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条件允许孩子这样自然的生长?!就像那位妈妈说的,你想这样,可是人家都去了兴趣班亲子课,你的孩子的玩伴在哪里?
我悲从中来,为儿子这一代!也许社会条件不允许,也许我无法提供给孩子这样的生存条件,但是尽量去做,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让孩子去感受吧,家长替孩子找一些玩伴,多搞一些这样的野外活动,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这些了。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灿烂地自然生长,这是我的美好愿望,也是儿子的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