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0(四)
朋友的孩子都快三岁半了,至今还没上幼儿园,问原因,“唉呀,自理能力太差,穿衣吃喝拉撒都成问题。”“那你放手让孩子自已做了吗?”“我倒想呀,可家里的老人总是帮着呢?而且有时性子急,看他磨蹭半天就忍不住帮了他,结果现在他成了习惯了!”朋友一脸的无奈,我听了也一时无语,这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呀?
“还是先送幼儿园吧,在家这个环境甭想让他在短时间内学会,也许送到幼儿园刺激一下学得更快呢?”我向朋友建议。“能行吗?他啥都不会!”“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我回敬了一句,但其实还隐藏了另一句:“在家时大人们帮忙太多,反而更不容易学会,那是害了孩子呢。”
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时,其它自理能力都好,就是穿衣有问题,但是没过多久他就会了。当时老师还留言,要在家多锻炼他,让他尽快适应呢,我有这个心,可是每天早上急着上班,寸秒寸金,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他练习呀,看着他慢吞吞的样子,只恨不得冲上前立即给他套上,由于这个我主动帮忙的原因,儿子总是得不到有效练习,结果学得很慢,在幼儿园老师一让他自已穿脱衣,他就嚷着:“我不会,我不穿!”为此还哭过鼻子,老师也多次提醒家长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现在想想,因为我们帮忙太多,表面上看是帮了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剥夺了孩子自已亲自动手尝试的权利。
不光是在穿衣戴帽、吃喝拉撒睡、打扫家里的卫生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帮忙太多,就是外出游玩或外出购物,我们也总是自已大包小裹地自已提着,孩子想帮忙,也会说:“不用了,你太小,做不了,长大再说吧!”;孩子自已摆积木,我们也会在旁边指指点点,有时也会来上一句:“啊呀,你这么这样搭?不对,应该这样才对!”摆完积木,看到散落一地的积木,你又帮忙收拾起来;孩子画画、捏橡皮泥,修理或拆卸一个小东西------一件件总会帮上一下,家里要是有老人的话,这种帮忙会更甚之。
结果怎么样?孩子在我们的帮忙下不是越来越强大,而是越来越无助,离开了我们的帮助,什么事都不能单独完成。孩子小我们适当上前帮忙,无可厚非,但是都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那就是害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许多自已尝试的乐趣,长期下来当孩子适应了这种帮助后,也就造成了孩子的高分低能,生活能力很差的后果。
要不怎么说‘父母应该向孩子示弱’,‘弱父母才能造就强孩子!’就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已动手去做,过分的帮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