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9(日)
周六在超市门口,一个小孩子高声喊着儿子的名字,儿子坐在小购物车里抬头看了看了,没有吱声,只是微微笑,算是打招呼了。不用问就知道那个小孩子是儿子幼儿园的同学,他们同学都是喜欢这么叫儿子。在会展中心看蝴蝶展,还有每次接儿子在幼儿园的过道上,小朋友们都是这样开心地这么喊他,儿子基本上是笑着不应答,点点头就过去了。
见儿子不回答,我和小爸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儿子:“瞧,小朋友们都那么喜欢你,你怎么不回答呢?你这样小朋友们多伤心呀?下次再见到小朋友们,你也要大声地打招呼,听到了吗?”儿子点点头或是说:“我已经看见了,打招呼了?”“打招呼了?怎么不说话就算打招呼了呢?”“我点头就是打招呼了?”他这么一说,我们就不再数落他。
其实儿子不是那种太内向的孩子,长得虽然憨厚,但说起话来绝对是头头是道,侃侃而谈的那种,只是在和人打招呼这点上有点不太大方开朗而已。我不再强求他,不过我挺不解,我是那种爱说爱笑的人,遇见熟人或是朋友,我总是笑着打招呼,儿子应该不受我影响。小爸虽不是太爱说笑,但好像遇见朋友也都是打招呼呀!为这事我还有几次专门和儿子谈起:和人打招呼也是一种礼貌文明行为,听见不回答,有点失礼,应该主动大方地、开心快乐地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才行!
儿子总是笑着听,但每次还是那样。这次从超市回来我又说他,他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用打招呼?!”
我一下怔在那里,也许我对儿子要求太高了,不打招呼又如何呢?我一下子就释然了,其实大声问侯也好,点头也好,微笑一下也罢,都是一种打招呼方式,因人而宜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打招呼那是孩子自已的选择,他认为他是他的好朋友,只要点头就可以或者只要笑一下也不错,倒是我们家长兴师动众,抓住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不放,逼着孩子说话打招呼。其实想想,我们大人何尝不是这样呢,遇见熟人或朋友有时不也是点头一笑而过吗?遇见陌生人不也是不愿意说话打招呼?在陌生的场合不也是很老实,紧张不想说话吗?为什么自已有这样的秉性,可以对自已的行为认可,却不能宽容理解孩子,而是要求他偏要这样做呢?这是做妈妈的虚荣心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高兴,也为儿子,下次再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不会再逼着他跟每个人打招呼,也不会对他的不吱声式的点头或微笑招呼方式横加干涉,但是我会告诉儿子,选择哪种打招呼的方式是你自已的事情,但是我们认为,当对方高喊你的名字时,你也大声地回应,这是很好的一种应答方式,会让对方感到温暖,感到你对他的重视。
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太生硬,有许多道理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是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中肯的建议才行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