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也有渐老时" />
在围棋界,李昌镐有“石佛”、“外星棋手”、“少年姜太公”、“神算子”和“鳄鱼”等称号。他外貌柔弱,常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其棋风厚实均衡,基本功扎实,计算精确,各种战法样样精通,他下出的棋很少出错,常令对手感到无隙可乘,其官子功夫号称“天下第一”,且其心理素质极佳,常能在激烈的比赛中自始至终保持极其冷静的心理,从而使其对手在后半盘常有压力感,丧失斗志。对李昌镐的棋,对手很难找到非常有力的攻击手段。
李昌镐技术全面,行棋绵密老成,计算精准无比,官子功夫极佳。在其全盛时期,凭借卓越的全局驾驭能力和天下第一的官子功夫,横扫中日韩三国的顶级高手,对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马晓春、常昊均有过十连胜的骄人战绩。李昌镐的棋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善于“兵不血刃,不战屈人”。他在对局中经常下出看似吃亏乃至笨拙的棋来,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他的棋很少出错,但只要对手稍有失误,便会遭到他的致命一击
这就象是老子以柔克刚的哲学。相传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临终时,问他的门徒,是牙齿硬还时舌头硬。他自己回答说,是舌头。他张开嘴,嘴里已经没有几颗牙齿,但是,舌头依然完好无损。
老子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解释说,只有慈才能勇,只有俭才能广,不为天下先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成为人们的领导。他强调,只有地位的低下,才能成其大,如海洋,如山谷,都是在最下面的。
李昌镐的胜利观,是同老子一样的。李昌镐强调人的低调,强调后发制人。他在棋盘上,总是一副慢慢吞吞的样子,走得很厚,他好象永远走在对手的后面,但是对手所走的每一步,他都看得很清,他了解对手在想什么,他也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能够赶上去。他就象山谷,象海洋,首先是一种低姿态。那么他就有一种接受的可能,有一种等待的可能。
而他在序盘的慢,是由于他在后半盘的自信,在后
半盘的力量。中国棋院的小棋手邱峻,在13岁的时候,曾仔细地将李昌镐的棋,在收官阶段已发现的损失一一统计,发现其在世界一流高手中是最小的,平均每盘只有2至3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有时一个棋手,在收官的一步中,就会损失相同的目数。
这就会在比赛中形成对对手的很大的压力。许多棋手在和李昌镐下棋的时候,总有一丝顾忌在心中。也就是说,在开局之时,就会想到,李昌镐会在收官的时候反攻的。
曹薰铉说,他在和李昌镐下棋的时候,是看着李昌镐进入中盘之后越战越强的,李昌镐最卓越的战斗力,是在收官的阶段。“有时候,我能领先五六目,但就是赢不下来。一旦棋下得过分,就会被他紧紧抓住不放。”
马晓春在谈论李昌镐的对局时说,如果满分是十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初看是每一步只能打6分到7分。但是,李昌镐没有坏棋,或者说,他只有稍损而损的不多的棋(也就是1、2目吧),李昌镐的总分是最高的。这样,在对局中就很难抓住他的毛病。据说马晓春还说过,这样的棋手“一万年才出一个。”
其实,这常常会形成和李昌镐对局时的心理失衡。任何人面对这样的对手,要在心里泰然,是很难的。有两种现象极容易在对局之中将棋手的心情弄得十分烦躁。第一是在比赛中,准备要序盘领先李昌镐,或许已经领先,但是还感到不够,有收官的威胁在后面,就想把优势扩大些,而李昌镐慢,并不是差得太多,对手一旦将棋下得太薄,就会受到李昌镐的攻击,结果优势全失。第二是也想用平常之心来对局,但是,李昌镐的冷静是出众的,这样,就会在势均力敌之际,静不下心来,为了后半盘心烦意乱地改变了下棋的节奏。
看来,李昌镐在大比赛中,常常能够实现逆转,并不是偶然的,由于他的实力,由于他的棋风引起对手的心理的变化。
而李昌镐在对局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他的“石佛”的外号,既可以看作是在对局中,在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也可认为,他在比赛中,心里一直是稳定的,不会左右摇摆。
这就是许多棋手一直在追求而一直没能够追求到的良好的对局心理。
http://s15/mw690/001s2t1Lzy7hMrdwMZUae&690石佛也有渐老时" TITLE="李昌镐 石佛也有渐老时" />
韩国的《围棋》月刊这样评论李昌镐:
对于一个职业棋手来讲,韧性不仅仅指精力和体力的持久性;它还包括对诱惑、过分自信以及轻率的时时警醒,是明察天下大势的胸怀与寸土不让的决心的有机结合。
另外,韧性与慎重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谦逊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说一个人有韧性或很慎重通常也是指他很含蓄,不外露,于不声不响中增长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的确是个可怕的少年。象他这样的“天才”,本来可以在棋盘上尽情地淋漓地表现出他的才华来的,然而他给对手的感觉就好象面对一座沉默的冰山,表面上好象并不会给你多大的威胁,而你也很难从他那儿找到一举确立胜势的机会。所以说,完败于李昌镐手下的人很多,失败后痛心疾首、懊悔不迭的却很少。
李昌镐不是不可战胜的,李昌镐也有败绩。
在一些棋手来看,战前的准备和设计作战方案是必做的功课。我们无法在赛前了解棋手的心理,但是却可以从赛后的总结,看到棋手的构思。
聂卫平一度是李昌镐的大克星,李昌镐最佩服的棋手中间,就有聂卫平。聂卫平战胜李昌镐,首先就是针对他的“慢”,在序盘和中盘之初,占据要津,大大地在形势上领先。这样,在后半盘,就有雄厚的资本。李昌镐的官子再好,毕竟已到了官子阶段,油水已经不多了。不过,这要象聂卫平这样大局观上有突出的建树的棋手才能做到。而且,又要在后半盘有强大的攻防力量。可惜,老聂年龄增大,下棋两小时后,常常会出现被新闻界称为“昏招”的常识性错误。在序盘下得再好,能“赢得飞起来”的棋,在后半盘会因为一两步棋而痛失好局。
马晓春一度用“晓春流”战胜李昌镐。这种战法就是在开局占取四角,当李昌镐取得雄厚的外势之后,不顾一切地在中腹投入,在李昌镐的攻击种求得生存。这似乎是中国的古法“四角穿心”的再版,但是面对李昌镐这一强敌,就有了新的意义。当然,这种战法,也就马晓春能下,因为马的灵活,马的机智,能毫不畏惧李昌镐的进攻,况且马晓春了解李昌镐,认为李昌镐的进攻,是有办法抵御的。但是,马晓春的心气太高傲,人们说李昌镐官子世界第一,马晓春则要和李昌镐心平气和地斗官子,而且有一次好象就要赢了,但是最后输了半目。以后在比赛中差距越来越大,就失去平衡的心情,与李昌镐对局的状态也就每况愈下了。
进入1997年,周鹤洋、俞斌和常昊都胜过李昌镐。他们的胜局虽有所不同,但是,在一点上是相同的,这就是战斗。李昌镐在官子上有优势,这就会在心理上有一种“避战”的潜意识。他既然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何必在中盘就与人剑拔弩张地决斗呢?当然,对手如果在比赛中被他找到毛病,进攻是必然的,而对手的主动进攻,李昌镐并不是情愿的。
周鹤洋与李昌镐的对局是在序盘不久,焦点是在左下角。周鹤洋是在对攻中弃子获得优势然后才取胜的。有专家在对局后立即对此局和日本小林觉九段战胜李昌镐一局进行比较。说是两盘棋李昌镐输棋的原因基本相同,都是在前半盘的激烈对杀中出现失误造成大局落后。
俞斌在击败李昌镐后说:“我和李昌镐这盘棋决定胜负的地方在序盘,可能是他出现了较严重的误算,以至我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并拿下这局比赛。”
常昊对李昌镐的天元三番棋的比赛,胜了第二盘。这一局是在激烈的搏杀中进行的。最后,是在截断对手的一条超级大龙,使李昌镐不能首尾相顾而取胜的。
从不多的中国棋手的体会中,不难看出,李昌镐的弱点,就是他的优点。他的稳健,就会造成对手主动的进攻。他的慢,就会让对手有快的机会。他在后半盘有优势,在前半盘就可能会被动。他的顺应围棋“忍”的一面,但围棋还有“争先”的一面。
http://s12/mw690/001s2t1Lzy7hMrhUjvt5b&690石佛也有渐老时" TITLE="李昌镐 石佛也有渐老时" />
在那个时代,围棋发展的一切华丽的文章,在李昌镐面前都黯然失色。李昌镐是天才的坟墓。
而每一个棋手,在李昌镐面前,又能表现最光辉的攻杀,他将由于和李昌镐的对局得手,而成就辉煌。
这是围棋在20世纪末的奇观。
http://s6/mw690/001s2t1Lzy7hMrtWZhj45&690石佛也有渐老时" TITLE="李昌镐 石佛也有渐老时" />
今年是李昌镐棋士生涯的第三十年,而当年横扫世界棋坛、连续15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天才少年李昌镐,已步41岁不惑之年。
近期,在看韩剧《请回答1988》。剧里有个围棋少年国手崔泽,其父亲是钟表店主。猜想角色的原型可能就是李昌镐。
自古英雄与美人,不教人间见白头……曾经所向无敌的石佛李昌镐,也不再是少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