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s玉玲珑
js玉玲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25
  • 关注人气:3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九乡体验徐霞客溶洞探险

(2013-10-10 12:55:09)
标签:

玉玲珑

散文

游记

云南久乡

分类: 四川

http://s15/mw690/4f4d2f71gx6DjlW9ySqae&690
     自从被溶洞遇险的小说惊吓过度,我可能自小就患上了溶洞恐惧症,一见到与溶洞就不由自主地心生畏惧,若是预先知道,那溶洞能不进去是怎么也不敢迈入的。

这次去云南石林,信步被带到久乡溶洞,无意间体验了一把徐霞客式的溶洞探险。

云南九乡溶洞是1984年由地质学家和风景园林专家组发现的,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溶洞群之一。

九乡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层,由于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以来,云南高原随青藏高原的隆起而不断地被拾升,南盘江的一级支梳麦囚河溯源侵蚀深切,在强大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联合作用之下,形成九乡奇异、雄浑、壮观的喀斯特洞穴群和九乡荫翠峡。在地壳间歇式的抬升运动中,九乡地貌演化大成了多层喀斯特洞穴的演化过程,造就了它巨大、奇特的溶洞系统。在众多的不同时代的溶洞中, 洞穴生物长期繁衍,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景观,如雨燕、蝙蝠、昆虫、盲鱼和洞穴植物等。

曾见过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广东肇庆的七星岩,那是已久负胜名的著名景观。而九乡溶洞仅距闻名天下的昆明石林60公里。200余平方公里的溶洞群,从个洞逶迤至另一个洞,从一个洞盘旋至另一个洞,展露着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构造特点和独具特色的奇异景观,散落着无穷的美感和魅力。从碳酸钙矿物沉淀而成的帷幕、神田、石钏乳、石笋、石柱、石坝、穴珠卷曲石、钙板到强大水流冲刷形成的峡谷、旋穴、角石,有的宛若游龙摆动于洞穹之上,有的如大厅、动物、人物,有的在光线照射下折射山璀璨的色彩。

 

http://s9/mw690/4f4d2f71gx6Djmg6h7O78&690

久乡溶洞已开发的部分位于地面百米以下。为观光方便,安装了据说是全国最高的直降电梯。电梯直下到谷底的荫翠峡。荫翠峡原来也是一个溶洞,由于地质的变迁雨水侵蚀,溶洞上方的岩石塌落,形成了这个类似一线天的峡谷。谷中是一小溪,为旅游方便,建有高坝蓄水。游客乘小船在溪中漂流。峡长千米,两岸峭壁直起直落。绝岩怪石上杂生的古树青藤在一线天上朦胧成荫,清幽迷人。

荫翠峡还有一个俗称叫情人谷,传说是九乡当地彝族男女青年对唱情歌的地方。届时,男的在左岸,女的在右岸,互唱情歌往来应答,情定终身。当然,从实地看来,绝岩峭壁险峻深幽,跨谷相见怕是有些危险。

荫翠峡也叫惊魂峡,因河床不断下切而劈出,峡谷最大的落差有上百米。当年开辟游路,工人们要用绳索吊在腰间才能工作,人员攀索沿洞壁而入,稍有不慎,便会掉进深渊,酿成悲剧。那情境惊险异常,令人魂飞心惧。为了纪念这段开辟的艰险经历,故又取名叫惊魂峡。

 

http://s8/mw690/4f4d2f71gx6DjlWAQQva7&690峡谷底部有溶洞名叫雄狮厅,是一个非常宽广的石厅:地面坦荡平整,洞顶天然形成一个大穹顶。洞内无柱无档,宽阔畅亮,像个天然的会议厅,可以容纳2万人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因洞口有一雄狮样的石头而取名叫雄狮厅。

 

http://s12/mw690/4f4d2f71gx6DjmilCPN1b&690

从地面步入溶洞,河流在这里切入地下二三十米,形成一个深深的水槽。河水奔腾咆哮在封闭的洞穴中扬起看不见的水雾,洞内湿气弥漫,石栏和石壁上凝结着一层细细的水珠,地面湿漉漉地,打着防滑磨石的石阶走在上面仍需小心翼翼。回望进门的洞口,一团光亮遥远而微弱——这就要进溶洞探险了?我心中不由惧意暗生,忐忑而又兴奋。

 

 

http://s8/mw690/4f4d2f71gx6Djmk39bh87&690蝙蝠洞

转过弯,台阶向下,一步步向地下深处走去。洞内一片黑暗,全靠灯光照明。蝙蝠洞在开发前因洞内有数以万计的蝙蝠栖息而得名,溶洞开发后,由于游人众多,蝙蝠们也就搬家,只剩一片倒挂的钟乳石形成地下倒石林景观,洞名也只是徒有虚名了。我倒暗自庆幸蝙蝠搬走。虽然那蝙蝠是祥瑞之物,但那外表形象,实在有些吓人。尤其是在黑暗中飞窜掠过身畔时,真怕它会撞到身上——虽然科普说蝙蝠是以超声探路,一般是不会撞到什么的。

 

http://s5/mw690/4f4d2f71gx6DjmlO7gU74&690
卧龙洞

溶洞逐渐向下,洞中又湿又闷,水气仿佛都粘到身上。所幸溶洞十分宽阔,空间高大,所以还不是很压抑。地下暗河随着溶洞曲转回旋,在这里因岩层断裂,形成一个高达30余米的跌坝。暗河湍急的水流在这里奔腾咆哮形成了两个并列的高达30米,枯水季节流量为2-3个立方米/秒,洪水季节两瀑合二为一的洞中双飞瀑布。粗大的水流如一条巨型黄龙,从悬崖上訇然而下,难分雌雄。飞泄的瀑布在溶洞中溅出一个深潭,冲涮激荡溅起漫天水雾,整个洞壁上都渗着细细的水珠,使溶洞越发潮湿闷热。水声在溶洞封闭的空间里发出轰然巨响,壁窟回声,震得地面似乎都在轻微颤抖。

http://s3/mw690/4f4d2f71gx6DjmnG4dY12&690

 

http://s5/mw690/4f4d2f71gx6DjmpmSVe14&690

溶洞越走越深,除了暗河,溶洞石壁上不时渗出细细的水流。这碳酸钙矿物沉淀而成的石壁可能是能够溶于水的,以至于滴水石穿,形成各中奇形怪状的岩石洞貌。在这一段,岩壁就被侵蚀成一畦一畦层次错落的石梯田。在灯光照射下,那一汪汪的水畦波光粼粼,细细的水流从梯田上一层层溢出跌落,涓细地顺着岩壁汇入暗河。那一层层梯田层叠错落、大小相宜、田埂厚薄均匀,仿佛人工开凿一般。看着这奇妙的景色,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随着暗河不断向下,转了一个弯,暗河终于掉头而去,不知流向更深更远的何方了。

这时,已深入地面以下150米,相当于五、六十层楼那么高。踏着脚下平整的石板路和随着溶洞爬高上低的一层层石阶,真不能想象那些开路工人在盛夏、在严冬,扛着沉重的工具,深入地底开洞劈石、穿凿贯通,要经过怎样的艰辛才能开凿出适合游人行走的道路。想象着那些最初跟着暗河,深入溶洞,勘探、探测、计量、规划、建筑、开发,将一个原始洞穴开辟成宽敞舒适的游览场所,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和辛劳!整个溶洞长达几十公里,而开发出来供人游览的只有不到十公里,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下,不知还隐藏着多少这样不为人知的洞穴。

台阶开始向上,出到地面的溶洞有的地段是天然形成,有的地段可以看出是人工贯通,十分狭窄。从又湿又闷又热又潮的洞底一步步攀到150米的地面,衣衫几次汗透,几乎透不过气来。

前方透进微弱的光线,洞口终于出现了!大步并着小步蹒跚着几乎是连滚带爬地逃出溶洞,重新看到那青山绿水,沐浴着习习轻风,感觉溶洞黑暗潮湿恐惧的压力骤然卸去,顿觉轻松。回望那仍然黑黢黢的洞口,洞中的一切恍如一梦!

重回起点需要乘坐揽车从空中返回。原来,在溶洞中跟着暗河,我们已从起点远走了六七公里了。从揽车上下望,真不能想像下面这郁郁葱葱被茂密草木覆盖的山岭,中空的腹中居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溶洞。

在空中轻松下望,更深深感觉到:徐霞客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在这电梯送达、电灯照明、石梯贯通的当代,我们只是在溶洞里蹓跶了一圈都感觉有些恐惧。而在那生产资料极其原始的古代,那大师需要有怎样的胆识和过硬的能力,凭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简陋的木船,就敢深入未知的洞穴,直奔那生死难卜的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