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咏姑姑的朋友来家里玩儿,斯咏早就把人家忘到脑后去了,所以完全把人家当成了陌生人,对他敬而远之,远远的偷眼望人家,目不转睛的,可把她抱到人家跟前,她立马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弄得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看来如何消除宝宝对陌生人的恐惧感是个问题了!
宝宝刚六个多月大,接触最多的也就那么三、四个家里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她看来只有这些人是安全的,是值得托付的,只有这几个人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冷不丁的看见陌生人她就有些摸不准了,甚至有些抗拒和人家接触,最严重的表现就是大哭,这种情况应该是吓得哭了,她不认识那个人,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微笑,陌生的眼神,就连逗宝宝的方式都是陌生的,她一下子适应不了,只能吓得哭了。
不过,我觉得要让宝宝快快乐乐的接触陌生人,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感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细心、耐心的引导,她总会接受的,毕竟她还是个小孩子嘛,认识是需要过程的,宝宝也是如此。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心得:
1、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宝宝一个心理预备时间。
当有陌生人来访时,千万不要马上抱着宝宝过去和客人打招呼,不然宝宝突然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很容易产生戒备心理,第一反应就是眼前的人是危险的,是不可靠近的。一定要给宝宝一个缓冲的时间,可以远远的观察,同时妈妈也要轻声地向宝宝介绍她所看见的人,可能你认为宝宝听不懂,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一直认为宝宝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她会根据妈妈的语气来读懂一些东西,况且抓住一切时机和宝宝说话,丰富她的词汇,锻炼她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尝试接近客人,记住是“尝试”。
观察一段时间后,宝宝的戒备心理也渐渐退却了,这时可以试着抱宝宝接近客人,比如打个招呼,问问好等,看宝宝的反应,如果她露出了一丝笑意,表情也放松了,就说明宝宝已经准备接受这个陌生人了,可以放心的进行下一步了。可如果宝宝仍然表情紧张,不肯表示一下“友好”,则还要耐心引导,重复上一个步骤,直到宝宝真正放松为止。
3、与客人面对面接触
宝宝终于放下紧张的情绪,开始对客人表示“友好”了,那么,好,妈妈可以抱着宝宝来到客人跟前,让客人和宝宝握握手,摸摸头,说说话。这是需要时间的过程,毕竟从“远观”到“近触”是一个质的飞跃,面对陌生人的“亲热”宝宝不能很快接受是可以理解的,要慢慢来,不要让宝宝觉得太突兀,太生硬。而且这时妈妈也不能闲着,要和宝宝说话,比如介绍客人,引导宝宝和客人打招呼等,让宝宝觉得有妈妈在身边,一切都是安全的,都是不应该害怕的。
4、引导宝宝主动和客人表示“亲昵”,变被动为主动
在宝宝已经适应了陌生人的语气、语调,以至于动作力度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程序了,让宝宝主动和客人打招呼,主动接近客人,妈妈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拍打客人的胳膊,然后客人也积极配合宝宝的节奏,逗宝宝开心,使宝宝懂得眼前的这个人是“友好”的,是不会对她造成伤害的,是像爸爸妈妈一样可以撒娇的人。完成这一步,基本上已经大功告成了,妈妈就可以放心的把宝宝放在有陌生人的环境里,不必担心她会被吓到了。
不知这个方法怎么样,适不适合你家宝宝,反正我家咏儿对这种方法很管用,有事实为例,此一番下来之后,她可以毫无戒备的和咏姑姑的朋友玩了,人家逗她也能回应一个笑容了,我想这就应该算是成功了吧,成功地消除了宝宝对陌生人的恐惧感了,要不,你也试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