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上海

标签:
东方明珠塔季风书园淮海路人民广场现场酒吧旅游 |
分类: 独行江南--大陆之旅(一) |
<旅馆窗外的东方明珠塔>
来到上海了,长三角的龙头,当代江南文化的代表城市。
这是我第三次到上海,面对超级庞大的人潮已有心理准备,甚至乐在其中。当人多到像汹涌洪水的时候,就能化身一颗小水滴,而获得自由。
更开心的是,旅馆给了我能看到东方明珠塔的房间。望著窗外的高楼,一路走来江南老城黑瓦白墙的一切简直不像存在过。这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长江一路奔流到海,所有流域上的精粹造就了上海。我狂喜。
<旅馆外面的老商店,坐落在杨浦区,目前还没那么多开发,却多了生活的味道>
放好行李,搭乘地铁前往据说上海最好的书店:季风书园,想买一本关于上海的书。经过人民广场站的时候,正值下班时间,车站里密密麻麻的全是人,我有限的经历中,还真没看过这么多人同时穿梭,就算是北京,还没有哪个地铁站能出现这样的盛况。这是上海人民广场站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的最大地铁站的尖峰时刻。
季风书园比我想像中小,从服务员的穿著到装潢布置,仍能看出这是一家大陆内地的书店。它之所以出名据说是服务好,会给尽管不买书的客人椅子坐,以及它侧重深度人文的选书倾向。不过,不知为何大陆书店里面,旅游类书籍总是这么少,简直就和食谱类书一样像附设的。在台湾,旅游类书籍极为热门,几乎没有例外的都摆在最显眼位置而且占了很大的区块。季风书园旅游类书籍稀少,甚且更缺上海的旅游书,只有搭地铁玩上海之类的两本左右。失望极了,没买上海的书,却买了一本林奕华写的关于香港的书。
就书店来说,目前为止我仍认为两岸三地以台北诚品书店居冠,无论气氛、服务、各方面都是一流。它并且是华人世界唯一的二十四小时书店。
出了季风书园所在的陕西南路站,就是淮海路,傍晚美丽极了。法国梧桐掩映两旁的小洋楼,路不过宽,有树,且很精致。难怪这是最受欢迎逛街的路。
可爱的淮海路上老电影院,仍在营业中。
<这淮海路边的公寓不是张爱玲故居,但总让我联想到她,对她来说,家国民族都是虚妄的大帽,只有一个男人守著一个女人才是真,所以王佳芝才会因为一颗代表爱情的钻石,放走了汉奸。张爱玲之所以永恒在于勇敢写出了会让男老头跳脚的某些所谓离经叛道的东西>
我突然好像能感受到某种上海式的思维。在这座大江流过的城市,北京像是背后陌生遥远的存在,别惹它也别管它,面向大海就够了。这里拥有一切。
在这座中国首趋一指的城市,我很想听听本地的摇滚乐团。很巧合的,据说上海最好的听地下乐团的地方,离我的旅馆走过去才十分钟的距离。这是周五夜晚最热闹的时候,我务必得去了。"现场酒吧"盖在一个废弃的香烟厂里。演出是晚上九点半开始,当我到的时候,是暖场乐队在台上。
非常意外人竟然这么少,这可是周五晚上,一周的最最黄金档期,整个晚上却只有不超过三十位观众,空荡荡显得很尴尬。是不错的乐队,但好像不是上海的乐队。包括暖场乐队在内,从头到尾我没听到一首中文歌。我无法理解如果当你要探索灵魂宣泄愤怒的时候,不用母语怎么行?
我想上海也许不是适合地下乐团成长的土壤。上海人也许更喜欢外滩边俯瞰黄埔江的爵士夜店吧?我不知道。但在这里听摇滚乐确实很令人丧气,除了听不到一首中文歌外,观众也够冷的,从头到尾坐在那不动,只结束后零星几点掌声,像是听古典音乐似的。
我强烈怀念起北京那些夜晚,疆进酒或者MAO LIVE,整座屋子挤到插不进一个人全场简直沸腾。观众在台下直接叫著喊起来和歌手对话,猛烈敲击的重金属和狂野嘶哑的呐喊。
中国的摇滚乐毕竟还是北京的,只有那里的沙尘暴才能滋养痛苦思索的灵魂。摇滚乐不是上海的强项。
这是我到上海的第一个晚上,回到旅馆,看著窗外璀璨的东方明珠塔,仍然是很兴奋的,毕竟从南京沿著长江一路而下,我终于已经来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