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把假历史变成真的
(2024-06-16 23:06:44)
标签:
杂谈 |
我们求学时费心八苦地学了些假历史。
比如“王安石变法”。记得我们的教材好像和现在人们研究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建议还看我(或新看我)博客的读者们在挣钱不忙或闲极无聊的时候翻一翻易中天先生的《王安石变法》、张宏杰先生的《简读中国史》、赫连勃勃大王的《帝国玉碎》等人的有关章节。我这里就不“盗版”了。
还比如,王安石同志有时候为了说服(或驳斥)司马光同志,不惜编一些假历史(或为了表明自己决心变法编造了或不加思考引用了假历史)。最典型的是他提到的“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的事情。盘庚迁殷,老百姓反对了吗?老百姓反对有用吗?如反对了是全国的100%的老百姓反对了?还是民意调查超过半数了?迁都的是极少数统治者,都城迁到哪里或从哪里迁出与莘莘老百姓关系不可能很大关系大也没办法。甲地的人们强烈反对,可能乙地的人们双手支持。要说反对可能更是士大夫们,他们家大业大妻妾成群瓜瓞延绵拖家带口的说不定搬起蒲箩斗动弹的。……
虽然“人习于苟且非一日”,但总应该是有支持的,心里不愿意嘴上也很愿意,假如谁也不支持,他盘庚一个人或一家人背着锅灶和甲骨文去了新都城即我们现在的殷墟了?
反倒是我们的写驳论文高手王安石同志(王安石的《读孟尝君》和《答司马谏议书》都是驳论文之典范)自己的变法有点问题。反对的人可不仅仅是“习于苟且非一日的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的士大夫”,还有许许多多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们。他们大部分破产了(易中天先生说的,不是我信口开河)。
可能有的砖家或史家会抨击我,说我血口喷人。
那我就承认我确实有点儿以偏概全了,最少人名和地名果名都是真的。至于事情真假真不知道了,“春秋笔法”“皮里阳秋”的倾向性我还是喜欢得不得了的。
因为儒家要教育统治者,要教化老百姓。
100%的真历史没有,100%的假历史也没有:我们有的是我们的自己的脑子,动我们自己的脑子辨别分析思考出真历史的大致模样而不是复制粘贴“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或未完成的“二十七史”。
一句话,我们得去伪存真,我们得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假历史变成为真历史,让她这真历史担负起复兴我中华民族的重任。
前一篇:仁者寿?有保健医生更寿!
后一篇:观潮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