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磕磕绊绊的博客。

1】鼎,相当于现代的大锅,盛煮熟的肉用的。
一般鼎的形状是大肚子(以容物),两个耳朵(便于插入木棍什么的抬举)对立在口上,下有三足(也有四足)。
兽面纹铜鼎 商

2】鼎上的饕餮纹。
饕餮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是龙的儿子,天生好吃,最后吃到把自己的身子都吃没了,只剩下个脑袋了。
看看这个饕餮,有头有眉毛,看看它的眼睛,是不是正诡异的凝视着你呢?
我觉得它在说,妙不可言的美食的呢?快快奉上

3】鼎的形制随着年代的不同而异。比如它的足,有尖足,柱足和扁足的形状,有三足也有四足。

4】夔(kui
二声)龙纹铜鼎
商 新乡市辉县褚丘出土
5】夔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它主要形状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6】这个鼎缺失铭牌了,它有个盖,很少见,鼎足为蹄形。

7】我喜欢这个鼎,多拍几张

8】蓝色的铜锈,是怎样形成的?
蓝色锈的成分不明,绿色锈的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据说蓝色锈是青铜器在埋藏过程中与周边含硫的物质发生反应后生成的

9】西汉时期的铜鼎,非常难得是,鼎上绘有红色的花纹。
我看到过西汉的陶器上绘有色彩斑斓的花纹,在青铜器上绘画,我头次见呢!

10】子龙鼎
相传是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出土后流入日本,2004年,日本一位企业家在大阪举行私人收藏品展,子龙鼎在展览中首次露面。2005年底,子龙鼎流入香港,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联合开展征集工作,与2006年底将子龙鼎征集回国,这个是复制品,该鼎现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11】国博,子龙鼎。
12】鼎是用来放肉的,那么放粮食的是什么呢?
簋,现在的大碗,用来盛煮熟的黍、稷、稻、梁等熟食.
所以,北京的东直门那条吃饭的著名街道叫做“簋街”。

13】兽面百乳铜簋 商 新乡市辉县褚丘出土

14】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比较简单的纹饰之一。
西周时期,形成了严格的用鼎和簋的制度。大致分为五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高级的士三鼎二簋,低级的士一鼎。
所以,看看墓葬里陪葬的簋和鼎的数目,大致可以判断那个时候墓主人的身份级别了。

15】至于平民百姓是没有条件使用青铜器的,青铜饮食的功能全部可以用陶器替代。
陶簋、陶爵、陶壶。

16】还有一种饮食器--敦,是从鼎演变而来的,三短足,圆腹,有盖,盖上有三个环,翻转过来成盘状,后来敦形演变作西瓜状。
贝纹铜敦,西汉
17】豆,像不像个高脚杯?
早期的豆柄更加细长。
原来它也是有很多陶制品,在商后期专门古代盛酱肉或腌菜调味品一类食物,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在祭祀场合,豆是向神灵贡献牺牲食品的最后一道器具,即将肉从鼎中捞出来在俎案上切好再置于豆中才可敬奉。
龙纹铜豆,西汉。注意盖顶上的那两条龙,好生动。

18】几件炊具
甗(yan,三声),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甗上体圆,有两个如鼎上的耳朵,束腰,下有三足,足上肥下削,中间是空的。甗中间有一个圆铜片,上有通蒸汽的孔。
甗通常下半盛水,上半盛稻粱,做蒸煮食物用。
19】釜,盛行于汉代,上面置放类似锅的东西以蒸煮食物。

20】乐器
铙(nao),底下的青铜柄中空,可以插入木柄,拿在手上,用槌敲击。
鸣金收兵我记得也是敲的它。

21】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

22】关于武器
铜矛。兵器中一种“刺兵”。用于刺杀。
双孔式铜矛
双钮式铜矛商
那些环钮是用来系璎珞饰品的。

23】戈
“子龙”铜戈商
注意“子”“龙”两个字
24】各种不同形状的戈的柄

25】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机是装置在弩的木臂后部的机械。弩机最早见于战国,盛行于汉、晋。
这件弩机保存的非常完整,仔细看还有字呢~~
还有马具和铜镜,以后再说吧。
26】西汉时期的铜器,看的出它们是做什么的吗?
27】一位老人在认真的看着文物。
我有些感动。
我也想,活到老学到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