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清西陵---道光皇帝的慕陵

(2011-12-19 07:25:49)
标签:

清西陵

慕陵

道光帝

昌西陵

嘉庆帝

金丝楠木

旅游

分类: 漫游祖国

 

    看完泰陵,沿路标开到下一个陵寝----嘉庆皇帝的昌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昌陵就在离泰陵不远,1公里,葬有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自1796年开始修建到1803年竣工,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嘉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为乾隆的第十五子,37岁继承皇帝位,但仍由乾隆皇帝训政。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和珅倒下,40岁的嘉庆才开始掌握实权。

    据攻略介绍,昌陵隆恩殿的地面全部采用珍贵的紫花石铺墁。紫花石,产于河南,每块62厘米见方,呈正方形,磨光烫蜡,不滑不涩,缝细如线,平亮如砥,石面呈黄色,缀以天然形成的紫色花纹图案。其状如竹笋、似春蚕、若芙蓉、像绒球,千姿百态,在阳光照耀下,似满堂宝石,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昌陵有“满堂宝石”之称。

 

  但是现在不开放,宝石地面看不到了,只能恨恨的远远的拍了张照片。

  前面的广场很开阔,人迹寥寥,天色开始放暗,红墙黄瓦,天地沉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开向下一个开放的陵寝,路标是一直提醒回音壁,这有点误导游客。这个所谓回音壁其实就是嘉庆帝的另一位皇后孝和睿皇后的陵墓。

   清朝从康熙初期开始,皇后薨于皇帝之后,便另选陵址,不再合葬帝陵地宫,而且陵寝不再另立陵名,而按皇帝陵寝所处方位而定,因其陵寝在昌陵西侧,所以定陵名为昌西陵

   陵墓大门锁着,必须要大声叫喊工作人员前来开门,这里的游客实在太少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本身就不宏伟,还有些破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昌西陵与众不同的地方,是环绕在宝顶的后围墙也就是罗锅墙,这是一圈回音壁,就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一样,远远的站在墙壁两端,小声说话都听的很清楚。

     据说中国古建筑中只有两处回音壁,一处是天坛,而另一处便是昌西陵。

      回音壁的围墙弧度要十分规则,墙面要光滑整齐。

     从小在北京长大,小时候常和小伙伴去天坛,回音壁并不觉得新鲜。但现在天坛的回音壁已经用铁栏杆隔开了,游客已经不容许贴在墙面倾听回音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宝顶的月台前面。神道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回声非常洪亮。

    天坛也有块三音石,还记得吗?

    整个陵寝只有我和LG两人,我使劲的拍着巴掌,并且开心的笑,倾听着连绵悠长的声音,好像回到了童年的感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出门后,发现这个边房,这就应该是烧火取暖的火墙和烟囱吧,求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我们的最后一站,是道光皇帝的慕陵。

   慕陵位于陵区的最西端,始建于一八三一年,完工于一八三五年,内葬道光皇帝及孝穆、孝全、孝慎三个皇后。

   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嘉庆帝的次子,在位30年,终年69岁。

   根据乾隆皇帝制定的父子分葬的制度,原本道光皇帝的陵寝应该建在东陵,道光已经花费了七年时间建成了陵寝,且葬入了孝穆皇后,不料一年后发现地宫渗水一尺七寸,于是龙颜大怒,道光皇帝下令全部拆除原陵,改建陵寝到西陵。

   据说道光皇帝是位抠门皇帝,最擅长节俭,穿的裤子都打有补丁,而且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帝“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所以他的陵寝也缩水,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裁撤了石像生、圣德神功碑楼、方城明楼等项建筑,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看看他的隆恩殿,那才是令人大开眼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隆恩殿和东西配殿三大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原木本色,不施彩绘,木料都以蜡涂烫(这是什么工艺?)。

   金丝楠木产于南方闽、粤、江、浙、川、贵等处,历代帝王早对楠木建筑青睐有加,不仅因为楠木防蛀功能无比,而且时时发出清香,醉人肺腑。由于多年采伐,到了明清时楠木已是十分珍贵稀少,又兼运送极为艰险,故多数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丝楠木。例如雍正泰陵的隆恩殿,只有门窗、梁柱用金丝楠木,其他各处多以他木代替,就连殿内八根明柱因楠木不够粗壮而采用包镶的方法来加大粗度,其因皆是那时已无法采伐到像明十三陵大殿中那种粗实的楠木。正因如此,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以及各皇后陵寝没有一处三殿木料纯用金丝楠木的。

   而慕陵就连柱子、梁枋等全是独根楠木,这不能不令人惊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 隆恩殿左右的配殿也全部是金丝楠木构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三座殿的门窗、梁柱、雀替、天花、藻井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木雕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而且是立体的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还都是金丝楠木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走进隆恩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抬头看天花板上,都以高浮雕的手法制成向下俯视的龙头,洋洋洒洒,形象生动,简直就是个雕龙博物馆。

      大殿很暗,天花板很高,木龙拍起来很吃力。

      慕陵三大殿内外采用浮雕、透雕相结合的方式雕刻了1300多条木龙,仅隆恩殿就有雕龙714条,在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只有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与之相同。

      道光皇帝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里吐水了,于是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发现了两个问题,1,大殿低处的雕龙都没有龙头了。咨询了一下门卫,说是战乱期间大殿无人看守,龙头都被百姓抠走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2.楠木硬度极高,故迄今不用修缮,只是打蜡处理。这些木条是有些残损的地方补贴上去的,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金丝楠木了,所以用了什么其他楠木(原谅我落爪忘事)所以颜色等不太一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隆恩殿后面的三座门由一架天然汉白玉石牌坊代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牌坊正中刻有“慕陵”二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7】面刻有道光皇帝亲笔诛谕:“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尔。呜呼!其慕与慕也”。

    依清朝规制,帝、后陵一般由后继皇帝钦定,但是慕陵名称却是道光皇帝生前亲自默定。道光十五年,他来西陵谒陵,顺便阅视了正在修建的陵寝工程,并赴隆恩殿至孝穆、孝慎梓宫前奠酒,而后立于月台上,仰望东北方感慨地写下了这道诛谕。道光驾崩后,咸丰即位,重读诛谕,见“其慕与慕也”一句,便心领神会,于是立刻命雕工把“慕陵”二字雕于牌坊之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8】石牌坊的精工细雕,毫不含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五供的精美程度让俺拍照欲大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石刻中间怎么会有两块白颜色的呢?近看像玉石一样,是特意磨出来的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我非常喜欢石五供下枋的图案,并且很想弄清楚它们的含义,于是......就围着供桌,全拍了。

  这些图案有古钱、银锭、双环、珊瑚......那两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同时还出现了乐器、如意、茶壶、花篮、盆景、香炉、花盆、书本、棋盘等生活用品图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1】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民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随着清王朝对满汉融合政策的步步深入,在康熙二年始建的孝陵建筑中,开始出现了道教的符号。

        我找到了葫芦、宝剑、扇子、鱼鼓、笛子、阴阳板、花篮、荷花、八卦、太极图等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2】满族人在入关前就信仰佛教。入关后,更是大力推崇,清朝皇帝有很多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慕陵的雕刻图案也少不了佛家图案,也称“佛八宝”,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

        这些图案俺贴的没有什么顺序,找找道家、佛家和普通生活用品的图案是俺以后的乐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3临离开,门卫还指着围墙说,你应该再好好看看这些围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4果然,围墙也大有乾坤。传统的围墙是大红墙,是所谓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而慕陵的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挂灰,不涂红色,做工十分细腻。

 

     慕陵虽然形制缩水,但其实外“俭”内“奢”。其用料材质异常精美,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建陵耗资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清西陵的旅行结束了,看了这么多清代皇帝的陵寝,学习了这么多古建知识,这一天是高效的一天。

    谁无法阻拦俺对清史的学习热情了。游清西陵---道光皇帝的慕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5】回京的高速路上,一轮红月亮缓缓升起,令人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