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故宫(一)---屋顶弯弯

(2011-02-28 10:35:21)
标签:

古代建筑

屋顶形式

庑殿顶

歇山顶

太和殿

故宫

旅游

分类: 巡弋博物馆

 

     继续看故宫。

     每一个人看故宫的角度和目的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它的宏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的喜欢猎奇--它曾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权利中心,有的来追思历史---明清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中国500年(明朝14个,清朝10个),有的喜欢珍宝---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在这里大放光芒.....

    叶子这次来看什么呢?

    看建筑。
   
四月公益小组曾组织了到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参观,但是故宫才是研习中国古建筑的最具体最博大的博物馆。

    这个由最隆重最严谨的秩序组成的宫殿,是一本精彩无比的建筑教科书,虽然学识有限,但不妨碍俺看的专心,恶补知识的感觉真好......

    就是太累了。看故宫(一)---屋顶弯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翻拍自“大紫禁城”这本书的图,显示的是故宫中轴线的建筑名称和形式,没有包括前面的天安门、端门和午门、太和门。它们依次的名称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宫和神武门。

   屋顶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压倒性位置,等级越高,屋顶越大,形制越隆重。

   千门万户的紫禁城,俺先从屋顶开始看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雄伟的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最隆重的建筑,气派恢弘。最尊贵的庑殿顶,就算是皇家也只在最主要的宫殿才能运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只有宫殿、陵寝和皇家御准才能应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五条脊四大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故宫里的重檐庑殿顶大殿还有乾清宫、坤宁宫、奉先殿、皇极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午门,也是重檐庑殿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天安门城楼,比太和殿低个等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属于这种歇山顶,九脊殿,一般用于较次要的殿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重檐,显示地位的重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重檐歇山顶还有太和门、保和殿、宁寿宫、慈宁宫、端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紫禁城的角楼,用了N个歇山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三重檐,上层是四角攒尖顶和歇山顶组合,中间有铜镀金宝顶,檐牙交错,玲珑庄重的角楼,是古代建筑师的杰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中和殿,四角攒尖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在攒尖顶上有一个镀金的圆宝顶迎向蓝天白云,寓意为:天圆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雨花阁的四角攒尖屋顶。雨花阁是故宫中喇嘛教建筑,上顶的筒瓦和板瓦是铜镀金的,四条垂脊上各自飞腾着一条镀金的铜龙,中间是塔式宝顶,远远望去,金光闪闪。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7】攒尖顶还有其他形式,御花园的万春亭,上顶为圆形攒尖,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的多角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8】钦安殿,没有照的太明白,看下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盝(lu)顶,俺觉得不是我拍的不好,是这个殿的角度让我根本没法拍清楚,这样的顶要灰在天上才好拍吧看故宫(一)---屋顶弯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还有很多屋顶,比如悬山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1】硬山顶

   悬山和硬山顶的区别是屋子侧边的房檐是否出檐,为一般平民百姓的普通房屋形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2】下次去故宫,还要努力多观察各种屋顶形式。最后,问个问题,看看这个顶应该是什么顶呢?在太和殿旁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3】宫殿如海,紫禁城令人着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