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天津--谁是真正的泥人张

(2010-03-11 06:57:13)
标签:

泥人张

天津

彩塑

泥塑

古文化街

分类: 边走边拍

     继续走天津。

     泥人张是与杨柳青年画齐名的天津著名手工艺品。是一种深得百姓(包括叶子)喜爱的民间美术品。泥人张的彩塑艺术已有160多年,创始人是张长林(1826-1906),它是中国北方民间雕塑艺术的代表。泥人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刻划,善于捕捉人物刹那间的动态,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在性格,是塑与绘的完美结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叶子漫步在旌旗招展店幌飞扬的天津古文化街,最喜欢看的是年画、剪纸和泥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摆在大街面上,为什么不许拍照呢?拍吧,俺实在喜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泥人张店前面一般都会有一对泥塑,它们不论风吹雨淋都坚守职责,展示给游客一个吉祥欢快的场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进了第一个泥人张店。这里不许拍照,俺口头描述一下:有脸谱、仕女、关公、老头老太太、娃娃,还有民俗叫卖,琳琅满目啊,价格从十块直到上万不等。后来俺知道,价格较低的泥人一般是有模子批量制作的,真正的手工制作品价格不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第二家泥人张,注意到店名底下加了个“塑古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第三家泥人张,下面有一行小字是什么工作室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第四个泥人张,没拍店招牌,叫泥人张寻塑斋,小店很局促,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泥人,店主很爽快的同意俺照相。走天津--谁是真正的泥人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五老观画,手捏无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英雄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唐太宗和杨玉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临走还不过瘾,隔着玻璃又照几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第五家泥人张,很漂亮的门脸,门口站岗的是“和合二仙”,牌匾上面写的是“泥人张世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敢情这些才是泥人张的真正创始人和传承人,左上角是张长林,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 1915年,他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第二代传人,1863-1954)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经数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右下角是现在的第六代传承人张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据介绍真正泥人张传人作品每年制作200多套,180万元销售额,而以泥人张名义销售的作品营业额则有800万元左右,真假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其实不论是真正传承人泥人张,还是拥有泥人张旗号的泥人工作室,在俺看这些手捏泥人都是一样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下面这些泥人都是泥人张世家的作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凝眸欲语的仕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泥人张的艺术经验:“形好整,神难拢;情易见,意难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宝琴寻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默不作声的塑像彷佛吹口气就能活过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叶子在橱窗前观赏良久,选了这对名为“二童对弈”的泥人,圆润的小脸,精致的五官,稳重的作态,真是妙不可言,真喜欢!(小人屁股上印着“张宇”的人名章,是泥人张传承人的作品)

 

 

  小知识: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雪后故宫
后一篇:走天津---小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