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行(三)---安阳殷墟

(2009-10-15 07:33:55)
标签:

安阳殷墟

甲骨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

都城

分类: 巡弋博物馆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郭沫若如是说

 

    从高速路进入安阳,不用担心找不到殷墟。一路上路标十分清楚的指示着目的地。殷墟早已成为安阳的一块金字招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车向殷墟方向开,路过了这个金碧辉煌的新建大厦。叶子好奇,下车打探,居然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大建筑!叶子回来后上网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耗资五亿三千万,占地一百四十三亩,总建筑面积三万四千五百平方米。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展品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和玉石文、古玺和古币文、简牍和帛书、历代碑碣、汉字印刷术与汉字信息处理、《说文解字》与古代字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加紧建设中的博物馆。广场前一左一右矗立着两个亮的晃眼的鸟形吉祥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女子正在给右边的吉祥物贴金箔。金箔大约9x9厘米大小,在器物上刷上金箔胶贴上即可。仔细看能看出一块一块的方形金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文字博物馆能落户安阳,全依赖于殷墟,依赖于这个地方出土的带有符号的龟甲骨。龟甲给安阳带来了无上的荣耀。

   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商时期的文字已相当成熟,所确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礼制、丧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响后世几千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的题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博物苑的大门是以甲骨文中象形字“门”来设计的。门额苑名由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字,门框上是古朴而典雅的仿殷纹饰,门两侧墙上浮雕是殷代环形玉龙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礼仪中心。它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殷墟发现的甲骨中已经辨认出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出来的的汉字大约1700多个,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甲骨文碑林。绿树掩映中,几十块形同甲骨状的石碑矗立道旁,碑的正面仿镌原片甲骨刻字,背面则是释文。先人的记事刻辞内容相当丰富,涉及了天文、历法、征伐、刑狱、农业、宗教、祭祀、疾病、灾祸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反面为释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属什么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姓什么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博物苑里文物丰富,叶子后面专门贴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开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这个遗址距离博物苑大约5公里,需开车前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沿路的农家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不愧是文字之乡,连村边的影壁上也是甲骨文。叶子回来后查找了半天这几个字的含义,真是“白头方悔识字少”啊,自左向右可能是“人XX丰花好月圆”,呵呵,求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