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强大脑》扣人心弦的脑力大比拼

(2014-03-17 08:27:54)
标签:

金中曰

原创

最强大脑评说

分类: 文娱随笔

 

《最强大脑》扣人心弦的脑力大比拼

 

最强大脑》扣人心弦的脑力大比拼

/金中曰

——观看《最强大脑》选拔赛有感

 

江苏卫视推出的《最强大脑》节目既紧张又刺激,从中国队的选拔赛到第一战与意大利拼搏获胜,可以看出选拔赛的优胜者均是超级大脑中的顶尖人物。因此,看着一个个大脑超强者脱颖而出,再看着他们与国际强者交战,从心底敬佩他们。

在选拔赛的过程中,那种淘汰赛的形式是残酷的也是惊心动魄的。像那个16岁,上高中的刘鸿志,挑战的是现场随机抽选100名观众,他们再随机设置手机六位数密码,在限定很短的时间内,刘鸿志只能看一遍,那么这就要看他的大脑记忆水平了,比赛规则是可以有三次机会,两次通过就算挑战成功。可是当看到他面对壮观的手机墙,凭着超强记忆顺利解锁时,我与全场观众一样更是目瞪口呆。可是,即使是这样,主持人也只是说他暂时安全了,因为假若后面有比他更强记忆的出现,他也可能出局。

此类比赛若带着情感去看可能会有些问题,毕竟参赛者是要去参加国际大赛,所以首要的条件是要带着科学的眼光去评判更符合要求。比如那个曾经是国家队艺术体操的冠军,在比赛中被俗称为小特工的项目,在10米通道里,她要通过88条随机设置的激光线,那么首要的记忆很重要,再就是她要记住每条激光线的位置,看似确实不易。因此当我们看到她蒙住双眼成功穿越过了十米激光障碍时,为她热烈地鼓掌,评审成员国家羽毛球总教练李永波居然流出了热泪,他深知运动员的不容易。

但是,接下来我们却看到专家魏坤琳打下了不高的分数,令现场哗然,所有的人都不理解,甚至包括评审团的成员都用很敌意的眼光看着魏坤琳。而Dr.魏只是淡定地解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开始恨我了,这个评判不容易做,但是他们将去代表中国参战,感情分数是不能算的,因为我们要看到项目中的弱点,一分弱点对比赛都是致命的,比赛就是为了选出最强大脑。”我听了他对小特工项目的解释后也释然了,尽管我与观众一样不理解,但是经过专家科学的分析后才知道,她事先对着激光线进行身体挪移的比划已经不能算是超级记忆了,听完解释后人们才真正的无语。这就是竞争,这是最强大脑的竞争,一点疏忽就会失去“最强”的意义,科学的评判每一个参赛项目才是最终目的,这些都与情感无关。

一个个比赛项目看得我是心惊肉跳,跟着紧张,当他们顺利地完成通关时,由衷的为他们鼓掌,这是怎样的一个超级大脑?只能用一个“强”字来比喻了。那个自小受到父亲严格训练的李云龙,在120块组成红绿相间的数字桥上,凭着超强记忆,指导着嘉宾顺利地踏着绿色数字方块通过了高架的比赛桥段,也是令人佩服。还有那个在五千个魔方块中,迅速找出其中一个变换了颜色的小色块的 “找茬”郑才千真是超级强,Dr.魏的给分很高。他在首战意大利选手中,当魔方数目增至七千个,色块总计到63000个之时,仍旧镇静自若,而第一轮代表中国队的他就获胜了,也说明了他大脑的强悍。

观看着最强大脑的比赛,令我们折服,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的成功都是在平日的努力下完成的,先天是一方面,而后天的努力更是成功道路上的坚强助力。因此,有的人虽然被淘汰出局了,但他们依然是中国人的骄傲。

最强大脑的12位选手最终由科学判定而产生,国际比赛开始,有人将其称作为“脑力奥运会”,而首战意大利赛已经结束,中国队以31获胜,真是扣人心弦的比赛,为中国队加油!

 

《最强大脑》扣人心弦的脑力大比拼

温馨提示: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