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里的舌尖运动
散文/金中曰
走在小道上虽然阳光灿烂,但是丝毫感觉不到温暖,只有寒冷的风刮刺着脸。今年的冬季仿若很冷,初冬时的暖阳还记忆犹新,我曾经与朋友笑称今年可能是暖冬啊。没成想几场小雪扫尽暖意,感觉到无比的寒凉,凛冽的寒风抽打着枯瘦的小草,凋零的漫野显得很静谧。
腊月又到了,别看外面寒冷却看到商场里挂满了新年节日的物品,极其热闹喜气洋洋的,往远处望去,那一串串的腊肉倒是很吸引我的目光。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腊肉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小时候吃一次很难得,只有赶着新年了,才有可能吃得到。
曾记得“舌尖上的中国”把那腊肉的制作过程讲述得很详细,看着唾液就猛增,敢情这腊肉也分广式、川式,当然还有不少地方的做法也很出色。腊肉在腊月里制作正当时,而我第一次看到邻家苏伯伯制作的腊肉时确实有着奇怪的念头,制作后却怎会变成干干的,像块深红色的木头,会好吃么?然而第一次产生这样的念头,与苏伯伯说起时他却哈哈大笑起来。他将蒸好的腊肉挑起一个薄片让我品尝时,确实有一股奇异的醉肉香味在齿间留存,因此印象非常深刻,原来这种像木头一样的腊肉这么好吃呀。
回家与老妈提起,老妈笑着说:“你苏伯伯制作广式腊肉绝对好吃,还有那腊肠也是一绝。因为在北京是买不到肠衣的,因此他就让老家人从广东寄过来,他用的酒也很特殊有股很浓郁的香味,所以好吃。”我听了老妈这样一说才恍然道,我说怎么就那一小薄片腊肉,就感觉出很浓郁的酒香味道,原来如此啊。
过去在北京我家过冬时,仿若很少见到腊肉,一般就是红烧肉。当然进入腊月里,喝些腊八粥也是很美的,却也不限于腊八那一天,过节更是少不得。而我的父母是南方人,腊月里赶着节前老妈去西单菜市场排队买到南方特产咸肉时,已然很是满足,因为那咸肉蒸蛋却也是南方人的最爱,虽然蒸起来时散发的却是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但是真好似北京臭豆腐一般闻着臭吃着香啊。但是腊肉却从未买过,因此老妈听我提起腊肉就说着过节也买些尝尝。
后来我嫁到婆家,婆家可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她家过年可真是讲究,先说入冬时为冬日还有过节准备的芥末墩,那才是细腻精致呢,虽说不见得是腊月制作,却在腊月里吃也就少不得它。吃肉多油腻时,赶紧来几口芥末墩,那才叫一个爽口呢。每每婆婆会将大白菜的老帮子都剥下来,剥到见了嫩心才罢手,用开水烫过后开始在一个大缸里码放菜心卷,一层层的,放上芥末糖醋和盐还有一些其他的作料,看着制作过程我都感觉复杂,与婆婆一起住了那么多年愣是没学会。
当然,到了腊月八日那天,婆婆还会腌上腊八蒜。事先选上好的大蒜将其去皮,然后放入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放上糖和辣子,将罐子密封至除夕,再取出来食用。腌制过的蒜瓣遍体翠绿,口感清脆酸辣兼备,十分清口,是吃水饺的好佐料。要说这腌制腊八蒜我也是总吃现成的,也就是去年才学着头回做,但是做的不太成功,也可能是大蒜没选好的缘故。那日也是天气寒冷,看到那个卖大蒜的人站在冷天里怪可怜的,心动怜悯就一下子买了两串回家。回家才发现,别看天冷那大蒜也快发芽了,结果腌制出来的腊八蒜肯定没有那么翠绿了,有些遗憾。今年准备了,又想腌制些,那大蒜可是一定要选择好啊。
啰哩吧嗦地将腊月里那些奇异的吃食美美地数落了一遍,又快过年了,您的家乡有什么腊月的美食可以展示呢?拿来咱一起美美。

温馨提示: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感谢博导墨池老师推荐此文,感谢大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