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成就展的随想
文/金中曰
“十一五”国家环保成就展暨两年一度的国际环保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我再次走进国际环保展的大厅,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展板和展位,感慨万分。要说国家不重视环境的治理,乃是不正确的,国家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刻,金融危机爆发时,也没有忽略对环境治理的投资。我那年去参加环保部水专项研讨会,国家原来对水治理研究的资助全都是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但是近年来实践表明,污水治理的先头部队,就是那些个专搞治理的龙头企业,它们的贡献不低于科研院所。因为它们有很多的实践经验,针对不同水域,治理的方案不同,治理的结果要比在试验室里的东西强多了。所以国家也开始转向企业了,一些优惠政策促使环保企业更快速的发展。
我曾经组织过一个新产品鉴定会,当时参加鉴定会的专家多是国内著名学校里的教授或者教授级工程师。他们针对我们在水务处理的技术项目点头称赞,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场表示,很多水务治理企业在水务治理技术上具有高价值的处理经验。
十年前,我从IT企业改行到了环保企业,体会很深。国内有千百万个工程师在针对水的治理而做着技术支持,然而,环保与电子计算机领域大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计算机系统可能一个版本升级非常之快,从NO.1开始,没过多久就会到NO.10,可是环保治理技术很传统,只要是效果好的,应用多年,变化也就在于优化上。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走进展厅,而看到的似曾相识的感觉了。
迈步上了二楼,恰巧那里同步展示的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环境治理的成就。站在蓝藻治理设备面前,与我一同看展览的技术总监对那个设备很感兴趣,就与工作人员攀谈了起来。大家都知道,蓝藻的危害极大,最厉害时,几乎像粥样状的蓝藻将湖水都搅混了。中科院的技术正在解决这一难题,看了使人欣慰,并使得太湖的蓝藻污染已经从重度减至轻度。
记得,曾与一个留美归国的博士交流,他讲到,欧美水处理已经饱和,维系管理也很正常,因此,目前关注点都在亚洲和中国。中国是个需要治理的大国,但是,国内的水质似乎更复杂,更难治理。不难想象,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每日里吃喝拉撒睡所产生的废水和垃圾更是丰富之极,当然,在发展中还有不少违规操作,因此,目前国内的治理技术不比国际的差,有的甚至更高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IT业从拿来主义到自我创新发展,这二十几年来发展迅速,达到国际标准水平。而环保业,我想也是在尝试着走这条路,中国有最大的创新平台,对环保治理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当然,我们更期待着环保产业再上一层楼,憧憬着蓝天绿水的美景常在,期待着中国人民喝水时,从水龙头里直接可以获得直饮水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温馨提示:
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