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酒醇香,亲历茅台酒举槌拍卖现场
文/金中曰
《北京青年报》一则拍卖老酒的消息,使得老爸顿时想起了那瓶搁置在顶柜中多年的茅台酒。我堂姐曾经是贵州茅台酒厂的职工,记得八十年代初,堂姐来京出差,提拉了几瓶茅台酒,说是送给我老爸当见面礼,尝一尝。老爸从不喝酒,但是又不能拂了侄女的好意,于是就捻了一瓶说,留下算是领了你的心意了。堂姐无奈地说,那我还得提回贵州去。老爸也无奈地笑笑,真的不会喝。现在想来有些后悔哦,假若当时留下,那等于是堂姐送了我老爸一份大礼哦。因为据北青报上说,一瓶五十年代的茅台酒已经卖到了上百万元。那八十年代初的茅台酒呢?起码也得上万元吧?
翻箱倒柜,老爸将那藏于顶柜深处的茅台请了出来,嘿,只是外观有些许的破损,掂一掂,份量没跑多少,还值些钱,于是就有了参与拍卖酒的活动。
也不知道北京市有多少拍卖行,我在网上一搜寻,喝,全是打着国际拍卖的旗号。开车去探了一下,却发现那些高级酒店里的拍卖公司真的是比比皆是,一个公司也就占几间办公室,这就是拍卖公司了?带着疑问再次找专业人士打听,朋友告诉我,最好找大型拍卖行,不容易吃亏。于是,又将北青报翻出仔细研究,就找到了国内数一数二的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
当我将酒送到公司验证时,一个年轻人先将酒秤了一下,再仔细看看外观,然后告诉我,拍卖不出去不收费,假若当场拍卖出,将收取10%的定槌费用,另有1%的保险费用等。3月份送去的,5月底展示,6月初开始拍卖了。
从没进过拍卖现场,总有些神秘感,想着一定很有意思,因下午拍卖酒,于是我就来到了亚洲大酒店。一进入拍卖现场,四处观看了一下,其实现场布置很普通,就是一间较大的会议室,主持举槌的人站在前面,有认证公司的,还有不到现场的买家委托人坐在前面,像我这样普通的卖家随意找个地方坐下就成。现场早早地就有人等候在那里,好家伙,看介绍,这次拍卖的茅台酒估计要达上千瓶,最早的是五十年代初的。
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站在前面,自称是经理,他宣称拍卖开始。于是,大屏幕上显示了第一瓶酒的标志性介绍,1967年生产的,起拍价4-6万元,不一会儿工夫就被下面的人叫到了23万元,最后是以23万元定槌。刚开始举槌的小伙子将每批的酒起拍价定得不高,后来发现叫得不低,于是就将起拍价全部上调了,看样子老酒涨行情啊。
现场还有不少委托人帮助竞价,一份一份地进行,给大家个概念:酱釉型的价格要高不少,如1972年生产的,一瓶拍卖最后定槌价是28万元;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5瓶,定槌价是130万元。还有的同样是一个年代出品的,但是留存的酒量不同,价格自然不同。如,同是1984年出产的,一批12瓶,最后定槌价38万元,而另一批12瓶,最后定槌价却是32万元。这次最高价格的酒好像是1960年出产的,定槌价是115万元。最晚年代是1999年的12瓶,定槌价10万元。看来要存酒就要密封好,注意别让酒挥发掉了,外包装的品相也很重要。
我老爸的那瓶是1982年出产的,普通型白瓶的五星牌茅台酒,一起拍卖的共有12瓶,最后的定槌价是30万元。当拍卖结束后,我告知老爸拍卖的结果,老爸乐呵呵地说请客了,在京城八大楼饭庄里任选。
看来,寻常百姓家走入拍卖现场已经是个很平常的事了。朋友们,快去把过去的老古董再翻翻,估计各家都有留存,试一试吧,拍卖起来很有意思哦!
(备注:为了卖得顺利,节省时间,拍卖公司往往会将品相、年代、份量相似的酒放在一起拍卖,上面的定槌价都是每一批次的价格,批次里有一瓶的,也有多瓶的,这些事先在合同中双方有所约定。)



(中间的那张图片,是我家的那瓶茅台酒,已经被拍卖掉了,留个纪念吧。)
温馨提示:
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