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中曰原创话春联文化 |
分类: 散文(时光)随笔 |
过年的对子,喜庆的福联
文/金中曰
过大年,很多人家都会挂上灯笼,还在门框上贴上副春联,营造节日的气氛来。假若这种节日喜庆的东西要是没有,好似也缺少了什么一样。邻里间串串门唠唠嗑,这对子也就成了说辞的理由。有关写对子的故事自古就很多,而写对子的营生也很是发达,现在看不到了,过去小时候还是常见的,不过我看到的多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写的。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说,那个才艺俱佳的后蜀之主孟昶,虽是南音始祖,却又是春联的缔造者。他在某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而这种对子起源于桃符,到了明朝才改成春联,而且,慢慢的人们就把“新桃换旧符”作为新年的一种习俗传承了下来。
不过,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平常百姓家,贴副春联,也是讨个吉利。临到春节的关口,找副与己与家有利的春联贴上,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做买卖的,想着更要发大财,那肯定离不开“财源广进”、“吉庆有余”等等,正是希望“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仿佛那财宝全进自家的门方才解气。而做学问的也是想达到那“智谋通孙膑、仁义晓孔融。”的境界,多高的目标呀。更有那企盼小宝贝中举的,求得妙联也是五花八门,不过常见的还是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节日里家家都借助噼啪的爆竹声,既有驱邪的作用,也有那“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的寓意,以此求得孩子高中的结果。
其实,老百姓贴春联一是辟邪,二是求得平安。总之都是求福之事,因此也是乐事。但是在过去,有时候写个春联也有许多趣事在里面,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故事,更是吸引人。
有才之人写副好对子,可获得很多赞赏,我最最欣赏的就是明代大才子解缙做对联的故事,百听不厌。那些精彩妙对,看了总是忍俊不禁,尤其是解缙妙对员外的故事,精彩极了。有年春节,解缙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了,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成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佩服,真的很佩服,才子的妙对留青千古。现在过节,好似看不到这样精彩的场面了,而专门研墨写对子的人也少见了。不过,商场里卖的印制好的对子可不少,为了祈福,就不管那些了,来它一套贴在门楣上,也算是求得一年的平安吧。
咱在这里也斗胆来一副博客联,为节日添个趣彩:
笑呵呵,难寻墨香无去处
喜洋洋,易找佳联福满堂
横批:春节快乐












才子好友赠与的妙联,精彩无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书香门第。
上联:钟鸣报古曲,看室内依然旧景。
横批:金中喜曰
笑看灵兔齐蹬跃,更将华发写春秋。
横批:快雨送暖
阳光精品圈给大家拜大年了,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温馨提示: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