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后面的社会变迁
文/金中曰
在网上看到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规矩多。有人就答:因为中国的思想太封闭了。哈哈,这个结果却成了最满意的答案,看着这个答案我不禁笑出了声。
想想,有趣,不管思想是否封闭,但是中国的规矩的确不少。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呵斥淘气的小孩子: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吃没有吃相。嗯,这就是传统意识上的不讲规矩。
记得我六岁那年,陪母亲去上海一个朋友家做客。那时候在餐桌上的葱花炒鸡蛋,绝对是甲级菜,但是一个圆桌子,那盘炒鸡蛋却放在了我的对面,我站起身子伸出筷子去够,结果被母亲用手挡住,让我坐回了原处,并指责我,没规矩。
是啊,在我们的餐桌面前,从小被教育的礼仪真的是不少,如吃饭不能说话聊天,不能吧唧嘴,动作不能过于大,要细嚼慢咽。本来看到香喷喷的菜肴,恨不得全都放到嘴里,可因为有那些规矩,害的胃口受制,反而成了痛苦的过程。记得母亲光纠正我老哥拿筷子,就说了多少遍,结果老哥后来插队去了,也就没改。
因为是女孩子,母亲就总是纠正我的坐姿,只要将二郎腿翘起,立刻遭到反对,有时候忘记了,母亲还会走过来立即纠正。长大慢慢知道了,按照礼仪要求,的确,女子坐姿那可真是要求很深,规矩多了去了。
后来,随意了,谁也顾不得这些站相啦,坐相啦,吃相啦。因为军训时,或三夏劳动时,吃饭时假若吃得慢了,动作慢了,会吃亏的,因此所有规矩都不讲了。记得三夏劳动后,只要一回驻地,吃起饭来,吧唧吧唧的,特别香,谁也不提闭嘴慢嚼,因为吃慢了,就没菜了。有时候我和同学们跑到阳场上,爬上大麦垛子,然后躺下,面对着夕阳,翘着二郎腿,啃着窝窝头,嘴里堆满了窝头渣子,却互相嬉戏打闹着,惬意极了。
我刚参加工作时,因看到男师傅们谈论事情,说到可笑之处时都哈哈大笑,露出雪白的牙齿。看着觉得很爽,于是就立刻学习之,被我的师傅笑着责骂道,古代女子笑不露齿,是封建了些,但是女孩子也不能这么个笑法。我做了个鬼脸,没有理睬,因此直至现在也是逢笑事会哈哈大笑而解气。
笑不露齿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出自大唐时期清河的女子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写的《女论语》,其中这样写道:“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语莫掀唇意思就是笑不露齿。封建社会女子所尊从的教育,像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许多都出自《女论语》。在古代,这些是女子应该学习的道德,在现代,这些大部分都成了封建余孽,不太提倡了。
我仔细在想,现在假若参照《女论语》所行,能会怎样?哈哈,估计满大街的女子都该迈不开步子了,那小口紧抿,也得将女子束缚住。假若让写《女论语》的宋若莘、宋若昭姐妹醒过来,看到那些喜穿露肚脐装、走路风摆荷叶般的女子,肯定会瞠目结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化,留给了后人许多要学习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我们做人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很希望我们的教育,将有些被破坏了的好规矩再提倡起来,做人立规矩,做事立规矩,世界才成方圆!
哈!题目有些大,不过是因为规矩问题有所感慨而已,与博友们一起探讨。

温馨提示:
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阳光精品圈子http://q.blog.sina.com.cn/guoqing101
圈内有不少加“ ”的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