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驴行平遥城,遭点长明灯

(2010-09-01 08:45:04)
标签:

金中曰

原创

平遥古城

遭遇

旅游

分类: 国内游记

驴行平遥城,遭点长明灯

文/金中曰

(我的旅游经历)

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感谢博导狐狸之家的推荐,感谢新浪管理团队的厚爱!

驴行平遥城,遭点长明灯

    我从来不信命,看到算命的就离得远远的。可是在驴行过程中,却经常碰到这些大师们,掐指捏算,总是频频向我行来,尤其是伸手空空,收回时却夹带着钱财,无奈哦!

    山西平遥古城,我是第一次去,也是山西的朋友热情,一定派辆车,又找了个家住在平遥城里的年轻人小王当导游,拉着我和朋友去了平遥古城参观。

    喝!来到城下,入眼一看,绝对是精彩古城啊,民风犹在,一派古典气象。据说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滋街”。真的,我进入南大街就是这样的感觉,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清朝一样,什么都是古色古香的,各种特色街道真的是令我目不暇接,就差到哪儿也找串古钱来,到街上交易交易。    驴行平遥城,遭点长明灯
    平遥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

    因为去得较晚,看了民居后就到了中午,我们有幸来到小王家做客。进到院中,真的是特色民居,装饰绝对精美。进门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朋友开玩笑说:“小王,你们的住宅可值钱哦。”小王很骄傲地告诉我们:“价值连城啊!”是啊,住在这个古城里的居民,房子都各具特色,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感觉,那可都是国宝啊。

    在笑声中,我们吃了一顿典型的山西面食类午饭,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因小王回家一趟不容易,我们让他与父母说说话,就和朋友一道,开始四处参观去了。平遥城是我国古代商业中著名“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我们边观看着,边感慨万分,19世纪40年代,平遥票号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第一家“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走着走着,我们还看到有一些佛龛摆放在一边,有些人走过时,还要拜一拜。有人过来像是服务人员,对我们说:”这里有些和尚可以给你们算算未来如何?”我说:“这不是算命的么?收费吧?”“不收。”来人摇摇头接着说:“看相不要钱,只是帮助您看一看,解解难。”我和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是不感兴趣,可是那状似服务员的人一个劲地说着:“不收费啦,很有意思的,机会难得哦。”鬼使神差地我们就去走了一遭。驴行平遥城,遭点长明灯

    不知从哪钻出个人来,带着我们三转两转,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较暗的房间里,呀!里面冲门坐了一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估计是上班和尚,因为黄色袈裟领口里面露出了外罩。每人面前摆了个小桌子,有几个和尚面前已经有人坐在那里开算了。而剩下的几个和尚都沉闷着不说话,看我们进来,就一齐用眼睛看着我们,我顿时感觉有些诡异。有人分别将我和朋友带到了其中的两个和尚面前,在小凳子坐下,看来我想退出去,已经是万万不能了。既来之则安之,我坐在小凳子上,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和尚,看岁数也就三十岁左右,看来到也吃的不错,脸色很好,只是那眼神有些一闪一闪的,透着些许神秘。我对和尚说:“我不算命,若收钱,就算了。”和尚摆摆手坚定地说:“算命绝对不收费。”于是开始给我看手相和面相,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儿子的前途问题,嘿!我一听,还真有些问题,就问:“如何解?”和尚紧紧地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可以点长明灯,为您的儿子消灾解难。”嗡!的一下,我的头皮开始发紧,我立刻明白了,看相不收费,但收点长明灯的钱,没啥区别。看着房间里四周的人们,似乎是警卫一般,虎视眈眈地看着我,看得我有些心悸。“不点成不成?”我仍然不甘地问道。和尚倒腾着手中的算尺对我说:“那您能看着儿子不好么?”嘿!这不是直接方人么。当然不能,我摇摇头,无奈之下又问:“多少钱?”和尚道:“十元钱一天,也可以点全年的,全年优惠。”

    走出小屋,有人带我去点长明灯,结果与朋友相遇,只见她举了个长长的蜡烛,说是点它十二天,交了100元,讨了个优惠价。我呢,看来不点不成了,交了三天的钱。点完蜡烛,仔细问那和尚,是否三天全都烧着,和尚双手和什地点点头。于是我向着佛龛里拜了拜,根本没看清是啥佛,就走了出来。

    出得屋来,看到了灿烂的阳光,我问朋友:“点灯的滋味如何?”

    朋友无奈地摇摇头说:“上当,真是扫兴至极,说的邪乎,我不拿出100元,还不成了。”

    唉!

 

(后记:后来小王知道了很懊恼地说,忘记告诉我们了,和尚算命不要钱,钱从香火或点长明灯里出。)

温馨提示:

本博文为金中曰在新浪博客原创,未经同意,一律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阳光精品圈子http://q.blog.sina.com.cn/guoqing101

圈内有不少加“藕花深处的童趣(散文)”的好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