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直隶会馆,品尝保定府的饮食文化
文.影/金中曰

借了个大光,我有幸去清华西门外直隶会馆品尝冀菜,这可是典型的商务宴请之地儿,估计平常人家不敢到这里来烧钱,哈哈!据说这也是一个吃“博物馆”的饮食餐馆,因此带着满心的好奇,走了进去,大厅的环境布置与装饰立刻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我惊奇地发现了冀菜饮食文化的一面,在直隶会馆大厅,可观赏到清朝时期的直隶疆土图,会馆内以北京传统文化艺术烘托了直隶的饮食文化,很有意思,整个会馆采用了“老北京气派”的装修、历代不同技法的雕刻、青花植蔓基调的瓷器,精致而不失大气。可惜博物馆没开放,因此没看到。
而“直隶”是清代省份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正如当时的北京地区则称为顺天府。之所以挂了直隶会馆的名头。据说蕴含了保定装修文化、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并且涉及河北省,以及直隶省的文化背景。

在直隶两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曾涌现了大量灿若星辰的文人志士,他们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直隶会馆三楼包房内集中展示了神医扁鹊、儒家荀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精算圆周率的祖冲之、撰写《水经注》的郦道元、敢于直谏的魏征、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编制《授时历》的郭守敬、编著惊天地泣鬼神《窦娥冤》的关汉卿、写下凄美爱情故事《西厢记》的王实甫、震撼世界文坛《红楼梦》的曹雪芹、以及多才多艺编撰《四库全书》的纪晓岚等直隶历史名人。这些各个时代的巨匠,都曾深远影响了中国科技、文学和历史的发展,昭示出直隶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里的就餐环境比较有特色,既然号称是可以吃的博物馆,那么里边有很多东西有看头,古色古香,从门到凳子都有老北京的感觉,很令人大开眼界。头上的牌匾,身边橱柜上的一些装饰品,都是出展的文物,连男女服务员的服装服饰都透着时间积淀的气味。这里每层楼都装饰的跟博物馆一样,北大清华的图片也挂在显眼处,很有学府浓郁的气息。还好来得早,可以趁机参观一下,不过我也只看了一部分,因为一会儿嘉宾就到,迟到了不合适。
既然是借光,因此就不看菜价了,反正是借光有人买单,所以能心里坦然,耳听着这菜够价,那菜够贵,只当耳背。

会馆里菜很多,据说把李鸿章、袁世凯、曾国藩等都请到了餐桌上。不过粗粗地看了看招牌菜,如李鸿章烩菜、锅包肘子、鸡里蹦、炒代蟹、驴肉火烧、总督豆腐、官府煨牛尾、蜜汁小番茄、锅包肘子、手掰肠、炒代蟹等等,据说有的菜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倒是其他大人物没看到,不过菜名很有意思,也是一种文化吧。于是,那边交杯把酒,而我只管低头一一品尝。
到这里是一定要吃主要的招牌菜即“李鸿章烩菜”,不经人介绍还真不知道,里面真有那么多好东西,如鱼翅、海参、鹿筋等上乘材料混合白菜、粉条、猪肉等家常小菜,各种食材互相吸收精华,使口味相得益彰。可菜一上桌,看那色彩不敢夸奖,绝非一般的乱炖,反正我第一眼看着就不怎么样,看菜的外表可谈不上诱人,我吃到嘴里说不出怎么好来,不过既然把李鸿章端上来了,怎么也得嚼它一嚼,呵呵!
锅包肘子,用小饼卷上肘子和配菜的,有些像烤鸭,但酱配的是保定槐茂面酱。喜欢吃鸡里蹦,虾仁很Q口感很好,鸡肉鲜嫩,浓郁的酱香,不错。因座上客非一般人,俺也就没好意思掏出数码闪光。
总之,这是一个适合商务宴请,但同时又不会让被请的人觉得这是个纸醉金迷利欲熏心的地方,博物馆似的环境让双方都有得台阶下。设计者真是巧立心思,创意还是蛮不错的,用完了餐,脑子里装满了燕赵的文化。




小资料:直隶省是中国的旧省名。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於京师的地区为直隶。
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
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於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於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於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於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而清朝直隶时期,省内所辖各地多称为府,直隶也就由保定府、正定府十多个府组成,这些府后来延伸成现在河北的各市。
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
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


我也体会了一把当总督的滋味。
(部分资料为网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