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

(2009-10-13 08:18:46)
标签:

金中曰

原创

浅谈

教育

分类: 社会话题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前夕,去北京市35中看望教师和学生,并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一时间在百姓中传开,人们赞扬温总理为平民总理,最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问题,由此更加爱戴他。温总理在听地理课时发现了教材有问题,也引起了热议。因此而引发了我对中国目前教材的一些其他看法,其实,我对地理课教材的问题不想多提,但是很想提提关于“之乎者也”的教育问题。

    记得78年那年参加高考,语文卷子里有个“黔之驴”的古文翻译题,至今难忘。当时,因为刚恢复高考,我语文复习的时间是最少的,而且还要上班,又受到单位要求的限制,所以自己复习高考的时间有限,于是就把有效的复习时间放在了数理化上。当时考语文时,我拿着卷子看着这篇古文,凭着自己当年在高中语文的那些底子给翻译了出来,但记忆最好的是“驴一鸣,虎大骇,远遁”,因为高中时有时候和同学开玩笑,同学一叫再一跑,就用这句话逗乐,而报复时,也喜欢用“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所以当时在考场上的翻译好坏不知道,但是感觉应该还成。

    不过,后来将近三十几年过去了,儿子的课本也是有这个课文和其他古文,再过了很多年至今还存在。而古文翻译也是当今中考或高考重点考试内容之一,所以,到任何一家卖教育类的书店或书摊,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卖这类古文翻译的丛书,而买这类书的均是正在上学的学生或学生的家长,学习它们的目的仅是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而很多人相信在考完后就没用了。哦!就此我很有些郁闷。假其想,我们若还是用这些之乎者也讲话,会不会很累,在社交场所,人们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有病,若叙述一件事用文言文的形式会怎样?肯定是听的人眼球扩张数倍,要问为什么?难懂啊!不信咱试一试:

    一日,友至,吾见之,茶以待,乐之曰,此乃吾好物也,友大笑,言罢,乃去。

    哇,只编到这儿,俺就开始汗颜了,似乎还没那么靠文言文,也许还不靠谱,文不搭词,就已经感觉真的很难呀。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不能丢,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作为语文教材是否可以考虑更新一下。毕竟,现代人的语言在进步,不可能再用“之乎者也”讲话或写文章。而了解过去也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后辈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但是仍把它们作为语文的考试内容是否必要。有哪个大学生毕业后用这些古语讲话或用文言文撰写文章的?实际上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把他们作为了历史,在记忆的长河中,肯定留下的位置极小极小,有的甚至一上大学就忘记了,因为它们根本用不上。我儿子当年上学,有时候问我这类文时,我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跟他说,找参考书去。

    我认为语文考试考的应该是学生们对当今文学的体会和了解,学习语文的精髓应以未来实用性为准,而文言的历史应是语言研究者们或考古学家们的课题。其实这些文言文可以作为课外课让学生们知道,或者作为历史学习的一部分,作为选修必上之课即可。

    不知论调正确否,见笑!

    若千年后再看这篇文章不知未来人如何想?也可能他们看我们这时候的文学也称其为文言文,那他们如何学习更古老的文化呢?

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

 

黔之驴(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贵州省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神,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逃到远处,十分恐惧,认为驴子要咬自己。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老虎态度更为随便,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驴子禁不住愤怒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感到欣喜,盘算此事,心想道:“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浅谈“之乎者也”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