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里发现城市发展轨迹

标签:
杂谈 |
从地图里发现城市发展轨迹
http://s2/middle/4f363cbaga9b81f321601&690
2009年的石家庄地图。
喜欢游历也就对地图表现的一往情深,书橱里收藏的各种地图自然就日渐增多。有几年甚至盯着一本地图就能耗上两三个小时,也曾口出狂言:在一张纸上裁剪一个四厘米见方的孔洞,盖在一本任意打开的32K中国分省地图的任何部位,依据暴露的信息就能判断出该省份的名字,整天浸蕴其中,每个省份的山川河流、城市道路、风俗民情都了然于胸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凭借地图遨游神州其乐无穷啊!省钱又方便,不过要说熟悉还得说是咱石家庄,生于斯,长于斯,那一份感情更浓郁啊!那一张张各个时期的石家庄地图更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能够成为京畿大省的省会自然有其根源,这里物产丰饶交通发达,从1986年出版的《石家庄古今地名图册》就能知道太行山东麓滹沱河沿岸从来不缺乏中心城市,东垣故城、常山故城和正定古城记载着绵延两千多年的辉煌。1923年的石家庄全图仅能得见石家庄村及其附近几个村庄的简略形势。1942年的石门地图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殖民色彩,今天的中华大街那时叫日华大街,中山路叫朝阳路,还有遗骨奉安所、居留民团、神社、日本小学,城市的雏形初定。1947年的地图上石门作为华北重镇的军事地位最为醒目,一座云盘山高地、一条环城壕沟、一条环城铁路、一个大石桥工事,都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摧古拉朽之势。
作为石家庄两大区域桥东桥西的分界线,大石桥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上永远难以磨灭,早年的中山路地道桥曾经是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有关石家庄的许多宣传材料都能看见它的图片,随后的裕华路地道桥、和平路地道桥、体育大街地道桥、石岗大街地道桥都对沟通城市交通起到了积极作用,北道岔立交桥、棉一立交桥现在看来虽然很是简陋在2005年以前地图上都有最醒目的标注,最近几年雨后春笋般的高架桥、立交桥、跨线桥丰富着石家庄新地图的内容,早年五六层楼的标志性建筑很快被更高更壮观的单体建筑和建筑群落所替代,城市地图的更新速度在加快。
铁路和城市的兴起就是因为要避开滹沱河的阻隔,而选择了一马平川,作为城市滥觞之地的石家庄村、休门村、栗村除了几个集纳雨水的濠坑之外就更无河流的踪迹了,这一点在1923年的石家庄全图上最能体现,70年代的地图上有了城东的东明渠和城北的石津灌渠,90年代在原来石太铁路路基的基础上修建了民心河中线和西线,最近两年环城水系的建设使石家庄城市景观进一步得到优化,尤其是沿线众多公园绿地的兴建。早年的地图上仅有的几块绿色区域:长安公园、省会儿童活动中心、平安公园、烈士陵园植物园,从2005年以后的地图上我们就会发现市区的免费公园、游园越来越多,郊县的旅游景区越来越美,随着太平河、滹沱河景区的日益完善,随着正定新区和空港新区的横空出世石家庄的新地图上绿色的区域正在迅速的蔓延。
老地图散发出沉淀的书香,新城市展示着蓬勃的活力,能从一张张新老地图里寻觅城市长大的声音真的是其乐无穷啊!地图从黑白到彩色,从4开到对开,从对开到全张,新老地图和着石家庄前进的脚步砰然而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就显得太自然了,中华大街北延至国际机场、太行大街北延至正定新区、新胜利大街开工在即、新火车站施工正酣、组团城市群体发力、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城市轨道交通箭在弦上、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石家庄的城市地图更新速度能不快吗?那是肯定的!那是必然的!
http://s9/middle/4f363cbaga9b823cee948&690
http://s6/middle/4f363cbaga9b824848795&690
http://s4/middle/4f363cbaga9b824e00a03&690
http://s1/middle/4f363cbaga9b825486ea0&690
1984年的石家庄地图。
http://s7/middle/4f363cbaga9b825b33ad6&690
1995年的石家庄地图
http://s13/middle/4f363cbaga9b82642994c&690
1999年的石家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