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复古陶  还原历史

(2010-05-05 20:29:32)
标签:

杂谈

修复古陶  还原历史

http://s9/middle/4f363cbat85d800a6b5c8&690 还原历史" TITLE="修复古陶  还原历史" />


    东垣故城自战国兴起至唐初衰落历时一千多年,作为西控秦晋东接齐鲁北达幽燕南抵中原的军事重镇,它见证了无数的东征西讨,也记忆着数不尽的合纵连横,这片血沃黄土也就烙印上许多的悲壮和厚重。滹沱河曾经滋养佑护的地方被历史尘封了一千四百多年之后再一次被现代化造城运动所惊扰,沉睡于地下的东垣古陶在大型挖掘设备的轰鸣声中得以重见天日,东垣故城也在石家庄城市寻根问祖再续文化根脉过程中被寄予厚望,同时也被更多的百姓所熟知,也许就是这些深藏了几千年的古陶最能弥补历史文献对东垣故城有意无意的遗忘和冷落,或许这样的城池对于煌煌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来说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对于石家庄这样一座历来被贬斥为缺少文化根基,缺少历史传承的城市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滹沱河沿岸城市的肇建、兴衰、迁徙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东垣故城则是冀中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
    古陶是凝聚了金、木、水、火、土的精华之所在,历史的长河沉淀了无数的古人智慧和精巧技艺,如今却大多化为腐朽,高贵的玉石、青铜、金银和铁器距离世俗很遥远,且让后世的追捧和高仿搞得真假莫辨,赝品横行,历史都在苦笑,唯有深藏于地下的古陶依然能够传递远古的信息,依然能够为后人留下以资研究探寻的实物标本,碎且碎了,残且残了,但其亘古未变的材质和技艺,记录演变过程的纹饰、温度、器型、工艺、年代都在这些貌不惊人的陶片中得到体现,灰陶、红陶、加砂灰陶、加砂红陶忠实的印证着那段历史,东垣古陶以其年代跨度漫长,器型规制繁多,制作工艺复杂、存世疑问众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古陶研究者。
    修复这些古陶,再现当年陶器的神韵,还原那段悠远的历史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陶豆在东垣故城遗址发现众多,短柄和高柄,浅盘和深盘存在于不同的地域,这也反映出东垣故城存续时间之长和年代跨度之大;各种规格的陶纺轮再次印证滹沱河流域曾经声名远播的纺织业绝非虚言,麻桑遍布,织造发达由来已久;陶碗、陶釜、陶罐和陶甑碎片的大量存在表明地处东垣故城西南部的陶器制造作坊规模之宏大,也足以证明东垣故城城市规模和滹沱河船运以及陆路驿道的发达程度;密集出现于石津北干渠沿岸的大量不同纹饰的陶拍子和其它制陶工具更进一步强化了该地域的制陶中心地位。
    遍布田野的砖头瓦片也许永远无法钩沉农人回味历史的兴趣,挖掘机搅扰的是往昔的遗存,打桩机破坏的是曾经的繁华,有心人的捡拾是一种贡献,无心人的修复则是一种悲哀,任谁也阻挡不住城市化的浪潮,精美绝伦的云纹瓦当述说着那个时期的辉煌,整齐规整的铺地砖再现往昔的流行风尚,绳纹大砖和绳纹筒瓦描绘着秦汉建筑的古朴和威严,倒是作为冥器的陶狗、陶鸭、陶楼透露出匠人们迥异的风格和时代特征,残缺不全的陶范足以证明东垣故城还有相当规模的冶金铸造业,而更多残损的不能恢复当初形制的陶器则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想象和猜测,还有许多有关陶器的不解之谜困扰着我们,东垣故城就是一本刚刚开启的大书,神秘、悠久、灿烂、真实,能够近距离的接触,能够时常仔细捧读,是缘分也是责任!因为历史不仅仅属于考古学家也属于普罗大众。
    修复工作既充满乐趣也饱含艰辛,搜集捡拾数载,修复研究多年,这些凝聚古人才智,体现古城风韵的古陶已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私人藏品,石家庄需要这段历史,也是永远无法割裂的现实,东垣----正定----石家庄,清晰地城市发展脉络,再加上历史再一次垂青这片沃土,石家庄城市跨河北拓东垣故城将肩负起承转起合、联系古今的历史重任,相信这些古陶一定会等到发挥其作用的那一天,介时,悉数捐赠笔者亦无怨无悔!

http://s9/middle/4f363cbat85d805745498&690 还原历史" TITLE="修复古陶  还原历史" />

http://s7/middle/4f363cbat85d806691826&690 还原历史" TITLE="修复古陶  还原历史" />

http://s10/middle/4f363cbat85d807a28669&690 还原历史" TITLE="修复古陶  还原历史" />


                                  2010年5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