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现实魅影下的心灵本真
(2012-12-06 13:15:54)
标签:
杂谈 |
探寻现实魅影下的心灵本真
——读赵永武短篇小说集《寻她千百度》
一个优秀的小说作者,必定是怀有文学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他从不追逐名利,始终置身于喧嚣和浮躁之外,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固有的写作姿态,用小说这种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读了赵永武的短篇小说集《寻她千百度》,我佩服他的正是这一点。赵永武的目光总是投向了过往,投向了偏远的乡村,投向了生活的阴暗处,落在了那些卑微的小人物身上。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都活得不愉快,他们的故事多是悲剧结局。那些人物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赵永武带着情感记录着他们的故事。这些小说在人性的挖掘上,在心灵的书写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让小说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赵永武在小说创作中体现了“以丑为美”的审美指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主张,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从灰色和阴暗的角落寻找诗意。“以丑为美”的艺术最终发展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赵永武在小说创作中显然接受了这一审美特征。《你是谁的谁》中,丈夫海林别出心裁的用陌生手机号码给妻子巧云发送暧昧短信,寻求刺激。一向老实本分的巧云在他的短信骚扰下春心萌动,夜不能寐;海林又精心安排了一场妻子与未曾谋面的“情人”会面的场景后,才发现受伤的竟然是自己。《民间风流债》中风琴给有社戴了“绿帽子”后,为了讨回公道,有社以一种无耻的心理和变态的行为对双龙死缠烂打,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令人无法容忍的缺陷,却又让人悲悯同情,他们损人利己,却又是受害者。赵永武津津有味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赵永武喜欢他笔下的这些人物。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可以说,赵永武确立了自己的写作方向,那就是探寻现实魅影下的心灵本真。
我从赵永武的作品中读到了当下社会青年男女价值观、婚姻观的更迭变迁,更读到了一丝苦涩的沉重,些许忧郁的喟叹。这些新老价值观、思想观、婚姻观的冲突对立,不断地出现在小说文本中,形成“复调”式的内在结构。有社、海林、金之枫们在婚姻与爱情、理性与欲望之间的徘徊犹豫,被作者立体逼真的再现出来,从而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赵永武的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性格丰富多彩,叙述从容老辣,文气疏朗清新。在小说美学、叙述探索、精神拷问、思想构建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我以为,赵永武的小说有着鲁迅先生小说的某些特征,在揭示国民劣根性方面,继承了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赵永武的小说大多选择了悲剧,这也是对鲁迅先生悲剧观的一种传承。
赵永武的小说从思想艺术整体上看,还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其一:小说真切细致地反映了一部分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悲剧,并对这种悲剧宿命作了本原型的探索。
其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构建错落有致,既有草灰蛇线的伏笔铺垫,又有平铺直叙的叙述策略。
其三:人物心理性格分析细致到位,感情把握传神到位。在海林给妻子发暧昧短信引诱成功后,作者对海林此时此刻心境的描写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赵永武小说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人物心理分析过多,信息流量不大,格调需要进一步提高等方面。
总之,《寻她千百度》通过对当代社会底层青年男女婚姻全新独特的解读,呈现出了一种现实魅影下的心灵本真。赵永武不仅精彩的书写了这一切,还探幽发微,思考造成这些“现代病”的思想根源,拷问现实社会之“罪”反思现代文明笼罩下脆弱不堪的人性存在,是小说具有深厚悲悯的人文情怀。对读者而言,是一本很不错的文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