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书《你是谁的谁》所作的自序
(2012-06-27 18:00: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灯下漫笔 |
夏夜里的磷火一闪(自序)
赵永武
关键词:作家
于是,我想到了给人信仰和信心的“神“。
世间没有“神”,可能陷入混乱,但“神”多了,又会陷入另一种混乱。而眼下,恰好又是一个众神喧哗的时代。在这个无所适从的时代里,保持内心的强大,可能是唯一的选项,更可能是个疯狂的选项。
举起的棋子,抬起的脚,描摹的应该是人处于选择中的状态。茫然、迟疑、不知所措乃至无所适从等等,是这个状态的关键词。但更要命的也许还在于,我们根本无可选择。标志着人类理性的选择遇到的恰恰是缺乏理性的生活。谁也不知道,棋子和脚落下去会遭遇到什么——是比之前好还是比之前糟,可能永远是个谜。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可选择,就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之一。因此之故,《民间风流债》中的凤琴,还有《剁》中的女人,她们在男人那里受伤之后,只能权且回到娘家,试图让流逝的时光来给自己指一条活着的道路。
关键词:家园
难道我们的乡村又回复到五四时期一位文化人所描述的那种状况:吾人之精神的生活,既无所凭依,仅余此块然之躯体,蠢然之生命,以求物资的生活,故除竞争权利,寻求奢侈以外无复有生活的意义?这种生活,被刘恒阐释为“食”和“性”两个方面。他说,在农村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三个:粮食,是农民维持生存的基本要素;性,是使生命得以延续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再一个是力气,作为农民,有智慧是没有用的,他必须有力气去耕种,去生活。我再补充一句:他必须有力气去抵抗别人的欺侮,或者用力气欺侮别人。如此而已。
事实情况是,平日里,有多少人在追逐金钱和性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没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来。经典的一句话是:像猪一样活着,拱一天算一天。竟然,有好几个父老乡亲在我面前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愕然,也骇然。
或许,真应了那么一句话:不是这个世界太荒诞,而是我们内心太卑弱。正因为卑弱,金之枫们才可能上演近乎疯狂的一幕:在街头激情裸奔。失去了家园的人们,除了无所牵挂的裸奔,还能怎样?
关键词:爱情 始终认为,爱情应该是人类最终的栖息地了——诗意地栖息。于是我不遗余力地鼓动《寻她千百度》中的艺术家自始至终走在寻找爱情的路上,又恶作剧地让失却了爱情的金之枫们在街头激情裸奔,更让对爱情尚存有浪漫情怀的锦儿们(《殉情在巅峰》中的女主人公)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也要让《那风花雪月的往事》中的小云老师和余淑芳始终活在自己心造的牢狱中,不思自拔。但在这个“假情种遍地跑,真情种难觅寻”(借用金之枫的话语)的时代,他们的寻觅,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愤激,他们的绝望,能感动了什么?又能唤醒了谁和谁?又能改变了什么和什么?
王海林们、方华们、海宁们、刘菊红们,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小撮人”,就像金之枫们、艺术家们、锦儿们、余淑芳(或者小云老师)们一样,属于生活中的少数,但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是肖晖们、巧云们、黄有社们,和《剁》中的那个“男人”们——他们,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沉默的大多数”(权且借用一下政治学上的术语)。但正是这“沉默的大多数”,让爱情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于是,有网友用愤激的语调在网上追问:纯真的爱情有木有?有木有?很典型的天问。有多少人失落彷徨时曾有此天问?恐怕不可计数吧。这至少彰显出了一种怀疑和动摇。这年头,崇高的东西总是会招致来怀疑和动摇的。回头再看那个天问,至今似乎还没有标准的答案,又或者是忙碌的现代人没有闲时间(抑或不屑于)来探究“爱情”这个捞什子吧?
也许,这个天问的最佳答案是——还记得传说中的面包和牛奶吗?如果面包和牛奶“会有”的话,那么纯真的爱情,也一定“会有”的。
聊且算作自序。
壬辰年夏月
(备注:新书《你是谁的谁》9月底10月初由西安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