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吴克敬的《手铐上的兰花花》

(2011-03-27 21:3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评论

戴着 手 铐 跳 舞 的 兰 花 花

——评吴克敬的《手铐上的兰花花》

赵永武

当年,白居易听完琵琶女的演奏之后写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时无声胜有声地写出了音乐的绝妙,和撼人心魄的魅力。笔者在读完吴克敬的小说《手铐上的兰花花》(原载《延安文学》,后转载于《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之后,竟然也是一时间“悄无言”,只感到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被击中以后的震颤和悸动,来自于脏腑间的,更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那么,该小说令人“太息肠内热”的艺术魅力,究竟来自于何处呢?我们不妨从文本评析的角度,抓住小说中两个显豁的意象:兰花花和手铐,来做以剖析。

兰花花:兰花花原本是一种遍布于陕北山野的开着蓝色花朵的植物,以它的生生不息点缀着那一片山川沟梁的年年岁岁。后来,它成了一首传唱于大江南北的陕北民歌的歌名。歌中唱到:“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唯那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属上那个兰花花好……”就是这样一个万里挑一的陕北妹子,在封建年代却被迫嫁给了活“像一座坟”的“周家的猴老子”,于是抗婚,于是“手提上羊肉,怀揣上糕,拼上我的性命,往哥哥家里跑……”活脱脱塑造了一个性格刚毅奔放、重情重义、勇于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陕北妹子形象。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现在,“兰花花”已然成为一个象征着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艺术符号。应该说,吴克敬选中这个艺术符号作为他这部小说的意象时,是经过精心构思的,一来能使这部小说跟同名歌曲取得互文的艺术效果,二来“兰花花”实际上象征的就是小说女主人公阎小样。阎小样有着歌曲中兰花花一样的命运:在眼下这个商业气息无孔不入的文化语境里,阎小样的父亲兄弟,还有她所在县乡的领导们,还有她的老师以及邻居们,因为贫穷和对贫穷的恐惧,更因为金钱和对金钱的渴望,构筑了一个十面埋伏阵地,围追堵截得她只好嫁给了可以作她父亲的油老板顾长龙。随后,这个原本可以凭着靓丽婉转的歌喉,成为翱翔在中国歌坛上空的百灵鸟的陕北妹子,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地逆转:在新婚之夜,为了不让顾长龙碰她,她竟然失手杀死了自己法律意义上的丈夫!于是她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她被判了死缓。同时,阎小样也有着兰花花一样美丽的容貌,和一样高贵的灵魂。虽然她身陷囹圄,虽然她戴着手铐,可是她身上闪烁的精神的辉光,依然灼人眼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人性中向善的东西她都具备:比如,她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纵然是对押解她,并且一直对她横眉冷对的警察,当他们遭了病痛的折磨时,她也想伸出援助之手;她勇敢无畏,在歹徒们围攻押解她的警察时,她及时挺出了自己瘦弱的臂膀,为警察挡住了来势汹汹的短刀,从而使警察脱离危险,而使自己受伤;她忠厚善良,先后两次她都有逃脱的机会时,她也不是没动逃脱的心思,而是想到了自己逃脱后,警察必然要因为自己背处分,从而又把自己的双手伸进了手铐。其二,人精神层面的一些高贵的东西她也具备:她勇于追求美好的爱情,纵然在她嫁给顾长龙时她还没有情哥哥,可她为了美好的爱情,和爱情的美好,毅然决然地抗婚。她的灵魂底色上,闪烁着眩目的诗意的光芒,当年在山坡上放羊时,她引吭高歌信天游;在押接途中,她获得了片刻的自由时,她依旧在引吭高歌信天游;滞留在西安钟楼时,她竟然要为自己拍婚纱照!(说到这里,我们得佩服吴克敬撷取细节和设置情节的超常能力。尤其是押解途中她引吭高歌和拍婚纱照这两个细节的设计,让人击节叫好!)让人不期然想到,这样一个女人,不管她曾经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也不管她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或者将来她会有什么样的不测,她都会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因为,在骨子里,她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有着一颗诗意的心灵。

手铐:在小说中,手铐原本只是一个道具,从小说开篇一直到结尾,阎小样都是戴着手铐在“跳舞”,好几处情节也是围绕着手铐的打开与锁上在展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手铐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不仅仅因为手铐上附着着“兰花花”这一意象,更重要的是,这副手铐有时候是有形的,有时候却是无形的。在阎小样的命运没有发生逆转之前,这副手铐是无形的,它的名字就叫贫穷。因为这副手铐,阎小样不得不令人痛心地辍学回家,因为这副手铐,她的理想和追求全部被击打得粉碎,更是因为这副手铐,她陷入了命运的黑色旋涡无法自拔。在她过失杀人之后,手铐显形了,戴在她的手腕上,闪着冰冷的光芒,象征着她的处境和身份,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的处境和身份,令人绝望的处境和身份。话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的是,在主人公被手铐剥夺了自由的同时,作家的想象力势必也被手铐剥夺了部分的自由:因为戴上手铐的主人公,身上可供表现的空间其实并不大。这无疑是对作家的一个考验。但是,吴克敬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找到并且抓住了这样一个切入点:不写绝境中人的绝望,而是写绝境中人灵魂里不曾被厄运磨灭的向善的东西,和高贵的东西。顺着这个切入点一路开挖下去,于是就有了阎小样挺身救警察,就有了阎小样押解途中引吭高歌信天游,就有了阎小样拍婚纱照……而且,这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而然和入情入理,从而就使这部小说从深层到表层,都透着一股强劲的艺术感染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