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茫都市中,那一抹温情

(2011-03-14 22:42:15)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说评论

苍茫都市中,那一抹温情

——评张欣的《依然是你》

赵永武

女主人公是个业务精通、虽然家庭负担沉重得不堪忍受,但却在单位深得器重的白领丽人;男主人公呢,则是个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感觉绺窃没有当“鸭子”来钱快时,就逍遥快活地当起了“鸭子”的社会“零余人”,或者说,下三滥——就是这样一对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男女,却戏剧性地相识了。相识了也许并不奇怪,生活给任何人和任何人都提供了相识的机会。问题是,他们俩人居然住到了同一顶屋檐下,并且产生了让人唏嘘感叹的姐弟情义。而且是在俩人性格反差极大的情况下:女主人公因生了个先天性聋傻的残障儿,而被丈夫抛弃,但却依然坚守着善良本性,性情中有些不合时宜的倔强和正直,又有些不可思议的感性和神经质;男主人公幼年时遭受了灭门残祸,心灵像被某种坚硬阴冷的东西包裹着,几乎没有是非感,性格严重扭曲,终日里行尸走肉般得过且过着。人们或许要问,这是好来坞电影吗?抑或是天方夜谭?不,都不是,这是张欣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依然是你》(作家出版社 2005年11月版)。

那么,是什么让这两个原本不能、也不该走近的男女走到了一起,并如此亲近呢?是温情,这年头人与人之间罕有的温情。他们的心灵都曾经受了严重的伤害,并且都游离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女主人公是因为残障儿子的拖累,和自己不改初衷的性情;男主人公呢,则是因为幼时家庭的突然变故,使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但是,他们都在尽力用自己微弱的体温,温暖着对方。并且温暖着对方的同时,也在温暖着自己。可以说,在苍茫的人海中,他们彼此成了对方唯一的精神支柱。由此,让读者悟到,人是需要爱别人的,也是需要被别人爱的。更重要的,他们都在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为人活着的全部尊严和意义。这就是俗世小人物安放自己灵魂的憩栖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关怀小说。

按照情节走向,最终男女主人公都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灭顶之灾:为了给女主人公管静竹讨回公道,男主人公焦阳失手杀死了王斌,一个曾经发誓要娶管静竹为妻、却又自私或者说精明得让管静竹寒心的男人。最后的结果,就是管静竹被判死刑,而焦阳也被判了无期。想想看,男女主人公当初真是相遇不如错过。导致这种无言的结局的,不能说是因为俩人间有了脉脉的温情,而只能说是命运之错。而命运又是什么?在相当程度上,命运就是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男女主人公又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呢?他们所处的这个环境就是商业文化语境,和这个语境里让人颇感寒心的人际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让人多少有些绝望的世道人心。应该说,在这部小说中,张欣对世道人心的描摹和剖析,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深度,把商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奥妙揭示得极其充分,并且准确地描写出了她独特的城市感觉。读来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的胆识和目光。

值得商榷的是,作者为什么最后要安排焦阳杀死王斌呢?是为了充分展示管静竹的悲剧命运吗?是为了揭示管静竹的善良美德,已在目前的商业文化语境中不和时宜、并且无立足之地了吗?好像这样揭示并不能达到目的。而且,仔细琢磨焦阳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尽管坏,但还没有坏到有勇气杀人的境地。从那次他被减刑释放后,发誓“再不要进这种地方”来看,尽管他没有明晰的是非观念,但他性格中也有向善的一面,也有怯懦的一面。最主要的,自始至终,他的性格中并没有表现出暴力倾向。也就是说,焦阳捞起裁纸刀,对准王斌喉咙那致命的一刺,纵然有情节方面的考量,也并不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另外,从人物塑造方面看,焦阳这个人物没有管静竹塑造得成功,多少失之于表面化了。很明显,女作家对男性主人公的心理和性格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不够深入,不够准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