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都只上了育乐课。宝贝上的课是针对28-36个月孩子的,每节课都会有一个活动主题,比如上周是露营,这周是做蛋糕,目的是让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增加生活体验,又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
好多活动内容是宝贝没有接触过的,比如露营,大人都没几个有此经历,更别说小孩了。不过,孩子们依然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亦乐乎的玩乐着,因为老师的招数比较多,一会儿把灯关上,说天黑了,要到帐篷睡觉了,一会儿天亮了,要去探险了,走过小桥,对岸放着很多动物小玩具,让孩子们自己去捉,然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孩子们于是一阵疯抢。该到吃饭时间了,在滑梯的旁边放满了各种形状的橡胶玩具,说那是点心,让孩子们自己去拿。可以钓鱼了,看看自己钓了什么起来......陪同的大人在旁边手忙脚乱的照顾着孩子们在玩耍中井井有条,免得有冲突或撞人事件发生。
宝贝上了这么久的课,因为玩具比较多,又有家长在旁维持秩序,很少发生小朋友抢玩具的事情,不过,这节课接连发生了几次。
有个小女孩是始作俑者,地上有玩具不抓,非要去抢别人手里的。刚开始小朋友凑一堆的时候,大人离得也比较近,马上眼疾手快的制止,冲突没有升级。后来课快结束了,小朋友全都到教室另一边没有玩具的地方,散得比较开,终于出了点事。
小女孩先是跑过来抢走宝贝放在地上的玩具,然后迅速开跑,宝贝紧追了几下没追到,只有用眼睛到处找我,估计是想我帮忙,我赶紧另外拿了一个相同的玩具给宝贝,宝贝没说什么继续玩起来。
小女孩又去抢另一个小男生的玩具了。这次运气不太好,碰见了激励的抵抗。那男生正坐在地上,小女孩跑近后一把没抓走玩具,拉扯起来。两人的劲都很大,谁也不松手,分不出胜负。
男孩的妈妈示意孩子松手,并真的用手把小男孩紧握的手掰来松开。若我是那小男孩的母亲,我会在旁边观战的,小孩子嘛,争争抢抢难免,在这样的冲突中正好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人类是群居动物,一个人不可能为所欲为的。
男孩不同意,扑过去继续抢。小女孩估计没碰见过如此对手,先哭了,一阵尖叫。男孩依然不松手,也哭了。教室里立即哭声一片。小女孩的保姆赶紧抱走女孩,混乱才算结束。
不过,这不是我见过的这天发生的唯一的一次冲突,后来又发生几起。带宝贝到亲子园上课快两月了,还是第一次碰见如此高密度的冲突事件。强抢东西这恶习,估计只要孩子经历过一次,就会试着去尝试,跟着学的,这可能是动物的本能。
刚那个被别人抢玩具的小男孩,下课后立即扮演起抢玩具的角色来。宝贝正拿着鸵鸟玩具在一个人自娱自乐,小男孩看见了,走过来不由分说抓住就想抢走。宝贝比刚才有经验了,紧抓不松手——开始比起谁的劲大起来。
男孩的母亲这次没有走过来掰孩子的手,而是站旁边劝孩子松手,说应该让着妹妹。我冷眼旁观,碰见孩子冲突,做父母的要么什么也别说,任孩子自己解决,要么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光说不练有假打之嫌。不过,我也假打,劝她,小孩子抢玩具很正常,没关系的。
一会儿功夫,分出胜负来了。宝贝的劲大,扯过了玩具,不过也因为太用劲,一屁股坐地上了。
后面还发生了很戏剧性的事情。宝贝胜利后,爬上滑梯,从滑梯上把鸵鸟先滑下去,自己再往下滑。小男孩正好站在滑梯下,他弯腰捡起鸵鸟。我以为他会捡起玩具赶紧跑开的,没想到他一直站那里,等宝贝滑下后,主动把鸵鸟递宝贝手里。我目瞪口呆这样的结局,只有解释为小孩子相处的秩序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无异,都是靠实力说话的。
宝贝尝到甜头后,她开始欺负起人来。学得可真快。
事情是这样的,下课后因为回家的时间还早,别人下一堂课还要用这教室,因此我们就转到亲子园的大厅来,宝贝一个人玩,我坐到远远的一个角落看书。
过会儿抬眼,看她正跟一个男孩子在发生冲突,我以为又是抢玩具大战发生。宝贝的攻击性不强,就没抢过别人的东西,因此我想当然的以为又是别人来抢她玩具了,于是采取一贯的行为,远远观战。只要没发生殴打行为,我是会忍住不过去的。过会儿男孩子尖叫,有个人过来把孩子抱走。
宝贝又一个人玩耍了,我继续看书。再抬头,瞅见那男孩又跑到宝贝的身边,两人继续拉扯,男孩又尖叫起来,宝贝依然没发声。这次孩子的母亲没有走过来干涉,我看了一会儿,势态没有结束的迹象,只有走过去。
把宝贝劝开,我问宝贝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别人又抢她玩具了。宝贝没出声,旁边的人告诉我,不是别人抢宝贝的玩具,是那个男孩子想爬到沙发上玩,宝贝不让,硬要把别人的手掰开。
我只有再次目瞪口呆,宝贝居然还有如此强悍的风格,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看来集体生活确实会开发出孩子身上原本就存在的很多动物习性。
亲子课系列之
经历是孩子成长的轨迹(之一)
只要愿意开发,潜能总是有(之二)
坚持就是硬道理(之三)
不能随意不上课(之四)
很久没上,又有点陌生了(之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