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周六下午有一堂育乐课。
早上一起床,就跟宝贝打招呼说下午要去。宝贝可能太高兴了吧,到中午的时候居然不睡觉了,她每天中午都要睡两到三小时的,这天好,一直玩到下午四点,快到出发的时间了,还没有打瞌睡的样子。
按计划走出家门。车一颠簸,宝贝的瞌睡来了,要求回家拿带子。宝贝睡觉有拿根小带子的习惯,走的时候忘了。劝她说没有带子,忍忍,宝贝扯起嗓门嚎啕起来。情急中想起在车里放有一根,找出来。宝贝惬意的一边啃手指,一边拿带在在脸上搓,不闹了。小孩子的脸,三月天,说变就变。
虽然不闹了,一路仍哼唧,要睡觉,不去金宝贝,但眼睛一刻也没闭上过。开车很容易把孩子抖睡着的,这天抖了快半小时,宝贝居然还没睡着。
既然没睡觉,那就还是上课去吧。一下车,宝贝看是金宝贝楼下的商场,又扯起嗓门哭起来,坚决不去,她还记着她说过的话。我只有打电话请假。
不去金宝贝就回家吧,打开车门想抱她上车,又是一阵胡闹——不回家。我真是服她了。
总不可能硬塞进车里吧,我只有问她想不想到上岛咖啡。宝贝以前去过的,很喜欢站在半人高的放钢琴的台子上比划姿势唱歌跳舞。一听说可以到那里,不闹了,乖乖的趴在我的肩上。
我们在上岛待了大约两小时,宝贝就做了四件乐滋滋的打发时间的事:在沙发扶手和栏杆上爬上跳下的;把桌上作装饰用的水杯里的彩球拿出来再放进去;用勺子舀了奶油、汤等和在凉水杯里,然后递到你手上,让你品尝;爬上放钢琴的台子跳舞。平均下来每件事至少花费半小时。
看她如此的高兴还不怎么打搅人,我也乐得坐旁边清闲。宝贝现在自己玩耍的时候越来越多,有时候还会跑出大人的视线。以前,走得稍微离大人远点,就赶紧回头叫大人跟上,或者跑回大人身边。现在走得我都看不见了,还没有呼喊我的意思。倒是我不放心,会追过去跟在她屁股后面。
第四周。我一个人带宝贝出发。宝贝已经习惯坐在副驾上不吵我了。想起宝贝第一次坐副驾还不到两分钟,就哭着要求我抱,以后的很多次也是状况百出。我依然坚持有些短途,比如到小区时,就把她一人放在车里。时间久了,宝贝打搅我的次数越来越少,到现在完全可以一个人坐旁边不吵不闹的。
孩子的适应能力总是很强,只要家长愿意放手并坚持,他们总能历练出很多不一样的本领。
记得宝贝两岁三个月的时候,带她到肯德基的儿童乐园玩。当时宝贝两手握住单杠还不能把自己吊起来。
旁边一小孩,只有两岁左右,不仅能把自己吊起来,还能靠腹肌的力量把脚抬得跟脑袋一样高,然后吊在单杠上像荡秋千一样的前后晃动很长时间。我看得瞠目结舌,这个动作很高难,需要手部、腹部力量很强才行。
我一直很希望宝贝的双手强劲有力。有危险的时候,强有力的双手会起到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只是一直不得法,每次把宝贝吊在吊环上,她坚持不了几秒就自己滑下来,更别说能翘起双脚了。
赶紧请教方法。她母亲一脸的坦然,说从孩子11个月开始,就经常让她吊在单杠上,久了就会了。
想想自己的方法,其实和她母亲的如出一辙,只是看宝贝一两次不行,也就放弃没有坚持。能力的获得真是没有什么捷径,坚持就是硬道理。
宝贝自从看见过小朋友吊单杠的样子,也跟着学起来,每有机会,总试图把自己吊起来,到现在吊起自己荡个秋已没多大问题,虽然还不能把脚跷得有脑袋那么高。
这周育乐课的主题是海洋活动,目的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或逻辑思考技能。
宝贝掌握得很好。老师只要求孩子钓鱼,宝贝却每钓起一条就爬到另一个地方把鱼放好。煮好鱼后老师说可以吃了,宝贝不吃,说太烫了,要把煮好的鱼凉一凉再吃。我逗她把煮好的鱼给别的小朋友吃吃。宝贝其实不愿意的,但她没明说,而是回答还没凉好呢,再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在鼓励孩子发展模仿想象能力,还能显示出孩子是否掌握了新的技能——找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能给活动添加新的内容,或者会编故事,都说明孩子们掌握了排序的能力,这个能力对今后的阅读、学习数学和科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我发现孩子的逻辑能力都是基于实际生活的事情。实际生活经历过的,宝贝就能很好的展开思考,没有经历过的,她无法想象。有一段活动是想象自己是潜水员,把手放在嘴里当氧气管,假装吸气并用力划水。
宝贝把她带进教室的鸵鸟脖子放在鼻子下面,而不是嘴里吸气——又没潜过水,她怎能想象在水里是靠嘴呼吸的?脑袋里盘旋着是不是找些潜水的图片给宝贝看看,让她有个概念。或者带她去看看潜水员的装备,昆明有个潜水俱乐部,以前听朋友的朋友提起过。
很快下课的时间到了,宝贝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一条鱼了,而且是一条小章鱼。过后的几天,我只要叫她宝贝,她一准纠正我,她是一条章鱼,不是宝贝。
比如,我说,妈妈爱不爱宝贝啊?
她一脸的严肃,妈妈爱小章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