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带宝贝到院子里的儿童乐园去的路上,碰见一小朋友和她婆婆,他们也正要前去。小朋友的婆婆刚说一句同去,宝贝立即抗议,“不要小朋友去游乐场玩,不要小朋友去游乐场玩”,并且大哭起来,鼻涕眼泪一样不落的全出来了。
晚上我问宝贝,为什么小朋友不能到游乐场去玩啊。宝贝说游乐场是嘉嘉妹妹的,所以不准小朋友去玩。
听完宝贝的解释我很诧异,我知道孩子不喜欢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不喜欢把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吃,没有分享意识,那也主要指东西啊,现在宝贝倒好,连公共场所都想独占,看来孩子小脑袋瓜的想法确实跟大人不同。
“游乐场是嘉嘉妹妹的啊,为什么?”我很想知道。
“嘉嘉妹妹哭了,所以游乐场是嘉嘉妹妹的”,我晕。宝贝的回答让我的脑袋里瞬间出现只出现四个字——强盗逻辑。得赶紧纠正她的这一想法。我采取了反问法,想让宝贝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宝贝,那其它小朋友想去玩,你不让别人去,小朋友也会哭的,是不是说小朋友哭了,游乐场就是其它小朋友的呢?”
宝贝想了想说“其它小朋友哭了也不让他们玩,游乐场是嘉嘉妹妹的。”
又是强盗逻辑。我只有再转变方式。“宝贝,你见过妈妈出钱买游乐场了吗?”
为了让孩子有所有权意识,知道商场里陈列的商品不能随便玩,知道不是所有东西自己想要就是自己的,因此我们一直给孩子灌输一个观点,东西有别人的和我们家的区分,别人家的东西要经别人允许才能用,才能玩;商店里的东西要用钱买来才是自己的,不能随便玩。所以宝贝在这方面的意识特别强,现在,每到商店,选中某样东西后,宝贝总是主动要求付款,付完款以后还会加一句,它是我们的了。
我这样问是希望宝贝得出妈妈没付钱,所以游乐场不是嘉嘉妹妹的结论。没想到宝贝就好像没有听见我的问话一样,继续她的说法,“游乐场是嘉嘉妹妹的,不准其他小朋友去玩”。
看来只有直接给出答案了,“宝贝,游乐场是物管叔叔修给所有小朋友玩的,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去”,游乐场肯定不是物管叔叔修的,不过,我怕道理太复杂了宝贝绕不清,而我只想让宝贝知道游乐场是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可以去玩,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所以就这么说了。
宝贝没有说话,而是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她在思考了。
我继续强调,“宝贝,游乐场是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的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去,像我们家的院子就是公共场所,所以有很多人在里面散步,像商店也是公共场所,所以会看见很多人在里面买东西。家是私人场所,可以由自己决定要不要谁到我们家玩。”
宝贝听了以后对我重复,“游乐场是公共场所,嘉嘉妹妹可以去玩,其它小朋友也可以去玩。”
我一听,很高兴,又给宝贝加了一句“对,去玩的时候还要爱护公共财物,不要把游乐场的玩具弄坏了。”
宝贝又接嘴道,“嘉嘉妹妹要爱护那里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也要爱护那里的玩具。”
每每给孩子讲完一个又一个的道理,看着孩子逐渐的实践着我们的想法,我总会很感慨,孩子是透过大人的言行来感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才行。
又上育儿博克——早期教育首页了,截屏留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