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2024-06-11 12:21:34)
分类: 情感世界

  母亲三岁离开淮安到上海,外婆在她6岁时离世。跟外公到上海生活了90多年。她只记得老家在一个叫《板闸》的地方,还知道老家紧靠着河边上。河上船只来来往往的很热闹。到网上搜索后才知道这个板闸镇竟然在历史上是淮安榷关(又名淮关、钞关),是我国明清时期负责全国税收的第一大关。京杭运河板闸钞关始建于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当时是全国七大税关之一。钞关的地理位置面湖背海、左江右河、关居其中淮安榷关为维系明清两代朝廷的繁盛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整整辉煌了近400年,直到海运开通,铁路兴起,大运河逐渐失去了南北运输主要通道的作用,才逐渐削落,直到1931年被当时的民国政府撤销如今,淮安钞关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吃好午饭出来。准备叫一辆出租车去板闸。结果叫不到。而电动车的驾驶员告诉我们说:“板闸都已经拆光了,几千户人家也搬走了。去还能看什么?”哦?怎么是这样?我和母亲商量去还是不去。听说来回十几里,怕她吃不消。看着母亲犹豫不决的样子,心想都已经到淮安了还不让她去踩踩家乡的老土地?呼吸一下家乡的空气?去!就到运河边去。我决定还是去,因为它有辉煌的历史,还不知道今天到底怎么样呢。妈妈笑了。我知道她愿意去。于是我们叫了辆比较新的红色的三轮电动车,把轮椅放上去就出发了。一路上电动车的马达“突、突、突、”的狂响。从玻璃窗往外看去。在楚洲大道上还可以看到已经建成的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外国语中学和一些新的高层居民楼以及沿街的树木,矮房。当车子左拐弯走上翔宇大道时,只看见左边很热闹,有吴承恩故居、梁红玉塑像、淮安国际商城、河下古镇等。而右边很荒凉,没有什么建筑。越走近板闸两边的土地越荒芜起来。大片的土地被围墙围了起来。里面已经成为建筑工地。有的还没有开工。有的已经看到在建的商店、政府机关的高楼框架。驾驶员说:“已经到了,再开过去是淮阴了。板闸确实拆得没有了。“车子一直开到新建的垮里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京杭运河大桥上停下了。其实我内心还想去寻找板闸镇的遗迹。我不相信一点痕迹都没有了。但是又怕老母亲累着。只好放弃寻找的念头。

  我扶着母亲走到桥上说:“妈妈老家没有了,都拆了。就在这桥上看看运河吧。” 母亲高兴的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笑容。我真后悔应该给她穿件红衣服或者披个红围巾。让画面色彩显得漂亮些。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在桥上对着板闸方向留个影。远处是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新建筑。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母亲说以运河为背景拍一个吧!我小时侯就喜欢看运河里的船。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现在运河里的船很少了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桥上风很大,天有点阴。我怕母亲受凉,就决定返回去看看改造过的河下古镇。

     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明清时代,这里富商的豪宅甲第连云,与扬州盐商的园林相媲美。有名的古迹有状元楼魁星楼吴承恩故居等,还有一批保存较好的名人故居。清代左宝贵的墓也在河下。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是全国所有古镇中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一个。明清两代,河下出过55名进士,有状元一名、榜眼两名、探花一名,三鼎甲齐全。出举人100多人,博学鸿儒司5人。从官职来讲,有的人任过翰林、侍郎、尚书,御膳房总管、光禄大夫,也有人做过皇帝的老师,其中有一批是当时社会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驾驶员让我们在这里多转转,他等我们。于是我推着轮椅和妈妈一起在古镇里转悠起来。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在大门口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在梁红玉塑像前母亲笑得多开心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回来后在网上找到一些板闸古镇的旧照片。这是淮安一批年青人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在板闸古镇的拆迁过程中能做到保护性的拆迁,使古镇里的有价值的历史遗存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并传承下去,不要让曾经显赫一时的板闸古镇彻底的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而拍摄的珍贵照片。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元宫,其损坏程度令人惊讶,室内已杂草丛生,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板闸古镇的石板曾经有几万块,现在已经残存不多了。然而,它彻底的消失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异地复建的淮安钞关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我陪母亲去淮安(二)——板闸镇今昔



    历史的 辉煌已经远去,珍贵的 文物越来越少,人们只能从仅剩的照片去见证、去回忆了毕竟是96岁老人了,母亲有点疲惫。我决定放弃参观吴承恩故居,马上回宾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