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生活在新疆南疆的知青经过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向上级领导提出返回上海的诉求得到逐步落实。许多独生子女,有残疾的,家中孤老有病需要照顾的,夫妻双方都是知青的及港澳同胞子女都可以回来。
其中还有一个政策,那就是一家有两个子女新疆j的可以通过协商回上海一个。我是符合这个政策的。当年正好丈夫在上海新华医院骨科进修,就直接把办理回沪的政策告诉了我。即我们家是符合两个子女都回上海的政策的,除了两个子女能回来一个外,港澳同胞子女也可以回(父亲在香港)。但是,母亲可能从住房紧张和对妹妹的从小偏爱,加上南疆确实比北疆更远,条件更艰苦考虑,当时就决定让妹妹一个人回来(其实当时妹妹只能先回到上海市规定的海丰农场)。丈夫觉得母亲不应该这样放弃我的回沪机会,就打电话询问怎么办?因为如果我同意让妹妹回上海是要签字的。在权衡利弊后,考虑妹妹在南疆确实很艰苦,应该让她回去,也解除了母亲的担忧和烦恼。我决定放弃这次机会,只要别人能生存我也一样可以。于是让丈夫替我代签字同意。我从思想上决定在新疆生活一辈子了。
到89年,上海又陆续出台新的政策。即知青子女可以参加上海的高考,但必须要在当年5月份把户口迁入上海。大女儿正好在
1989年高中毕业,可以回上海参加高考,但是我5月份寄到上海的所有迁移户口证件托妹妹帮助办理时,却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给耽搁了(说没收到)。所以大女儿失去了回上海高考的机会,只能留在新疆高考。最后考入了
河北石家庄轻化工学院。为了不再失去回上海高考的机会,我在1990年寒假专门回到上海亲自和母亲、妹妹协商后,终于把小女儿户口落实到上海。解决了她到上海参加高考的障碍。在大学期间小女儿始终住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亲戚朋友过问和关怀,一个从小在新疆农场长大的孩子只身一人来到上海这个国际化的
陌生的大都市,遇到的种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想起来对她确实是一个磨炼。
1994年女儿要大学毕业了,这时上海又出来一个政策,即只要有一个孩子的
户口在上海,父母退休后就可以将户口迁入上海。小女儿快大学毕业了,又面临居住的
问题。于是决定先把户口迁入上海。结果在迁户口过程中,被已经从南疆先回上海的
妹妹设置了重重障碍。她知道迁户口必须要户主同意,于是就背着母亲,把母亲60多年的户主身份通过派出所认识的熟人(管户口申报的
警官)改到自己儿子的名下(用水笔人工修改后盖上派出所的
公章)。我知道她考虑的还是未来房子动迁会因为人口太多而带来的分房面积会小的问题(当时动迁是只数砖头,不考虑人头的)。然迁户口是上海市对新疆退休支青的硬政策,和房子面积大小无关。我拿到母亲给我的户口本后,没有去和妹妹争执,就把户口本给管理我们里弄的片警看。问户主名字改了怎么办?片警很惊奇!我说,我们派出所可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哦!他马上说:“别急,每个弄堂还有几十年前的老户籍本保存在派出所的,我去查查。”接着,他从里面拿出厚厚一本我们里弄的户籍登记本,翻到我们家门牌号打开后说,这里的
户主还是你母亲。只要你母亲同意就可以了。啊!我 高兴极了。于是在母亲的
同意下,写了户主同意入户的证明,在办完一系列手续后,顺利的入户上海。听母亲说,后来妹妹看到户口本上有了我们的户口还骂了母亲说:“这个老太婆,以后有的麻烦了。”我安慰母亲说:“不要理她,别生气!你快80的人了,以后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你的晚年生活的。”经过努力,终于在离开上海31年后回到了上海,这真要感谢上海政府人性化的政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