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2019-04-09 13:15:45)
标签:

转载

分类: 旅游世界转载

  来到瓦拉纳西,有一个民俗风情是一定要见识一下的,那就是举世闻名的恒河清晨沐浴。恒河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印度的母亲”,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有着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孽。

  因此,来到恒河,最美丽的时刻就是清晨泛舟恒河上看日出,看万人的晨浴。[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凌晨5点我们就床,为了避开拥堵,连早餐都没有吃,赶紧乘大巴去恒河看日出。车子穿过迷宫般的瓦拉纳西街道,街上车和行人都不多,瓦拉纳西的清晨非常宁静,与喧嚣的夜祭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清晨,在大巴车里,时不时看到车窗外露宿在街头屋檐下的流浪者,他们无家可归,靠乞讨为生。一路走来,这种景观还不少见。圣牛倒比流浪汉还起的早,已开始在马路上觅食和闲逛啦。[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快到码头的时候,人渐渐的拥挤了起来,原以为我们来的早,看来还有比我们更勤快的,更向往早点去朝圣。沿着昨晚穿行过的狭窄小路,我们很快来到看PUJA仪式的地方。清晨五点半,寂静的石阶码头在昏暗的街灯与弥漫的烟雾中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印度教徒要在太阳初升时完成瞑想祈祷等许多宗教仪式。[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我们在等船时,突然看见码头石阶下不少印度教徒在脱衣沐浴,清晨的河水还有些凉,而虔诚的教徒似乎无暇顾及。岸边的恒河水又脏又混浊,即便如此,印度人依然用恒河水刷牙洗脸、沐浴净身,却对河面漂浮的垃圾熟视无睹。在这里,最肮脏的环境与最圣洁的心灵融为了一体,实在令人费解。[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乡人,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沐浴净身,以求用圣水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或罪孽。然后披上清洗过的纱丽或笼基,带上一壶壶圣水,满意归去。在他们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净身一次,因此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此聚集沐浴净身。[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还有更让你匪夷所思的是,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水能包医百病,以能够喝到恒河的水为一生中的大事,很多人大老远的跑到瓦拉纳西来,除了沐浴就是喝水,临走还带上一罐回家以备不时之需。印度教徒相信恒河能够自我清洁,认为世界上只有恒河水不会滋生出传染病菌,所以他们放心地饮用恒河水。[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实际情况是,恒河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上五条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可印度教的人们对此视而不见,依然在恒河中洗浴、洗衣、焚尸、刷牙等活动。对于很多知道恒河被污染的印度教徒来说,在恒河沐浴,不是选择,而是信仰。他们时时都得面对理智和信仰的挣扎。恒河是他们生命的介质,就像鱼儿离开水就会死去,离开恒河他们也活不下去。这正是科学与印度教信仰在此达到最大差异。[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导游找到在此等候我们的快艇,上了船主的小快艇后,我们遵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从小商贩那里,每人用1元人民币买了一个用树叶做的花灯,点燃了25盏花灯,并亲手放花灯于水面,以求福祉。花灯随波远去,但愿能给我们带来好运。[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船,沿着印度特色的台阶式码头缓缓的往南行驶,天,还是有点黑,码头边昏暗的灯光,在恒河上形成了倒影。泛舟在恒河上,岸边的宫殿、寺庙等建筑即破旧又古老,实在看不出有啥招人眼目的建筑。这正如马克吐温在他的游记中写道:“贝拿勒斯(英国人统治印度时,瓦拉纳西被改名为贝拿勒斯)比历史还年迈,比传统更久远,比传说更古老,甚至比这些加起来更古老两倍。”[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小明导游手指岸边的晾晒的白布单说:“看,旅馆的床单、被套就是在这河边洗干净的”。天啊!就铺在这到处是牛粪、鸟粪的石阶上晒干。莫不是我们住的当地5*级宾馆里的床上用品也在这恒河里洗的?赶忙问小明导游,得到的回答是:有可能吧。呵呵,每想到此事还真有点细思恐极哦。[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卖货的小贩每天划行在圣河上,绝不放弃这赚钱的大好良机,向游人兜售各种货物,有铜罐里装的恒河沙粒、树叶做成的河灯,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种种样的工艺品。这位小伙子一直划着小船尾随着我们的游船,不断的兜售他的东东。[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恒河日出前有许多的海鸥过来觅食,由于大量的游客从小贩手里买东东喂海鸥,这些海鸥已经熟悉了小贩召唤的声音,只要小贩吆喝,成群的海鸥就飞到你头顶上,落在河里。当然我们的驴友也不断的从尾随着我们的船上买鸟食,撒向河里,吸引大批海鸥过来,场面相当壮观,于是赶紧举起相机拍照。[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恒河带着古印度的文化川流不息,那些古老的宗教习俗让游客对恒河产生敬畏,也感到恐惧,这些海欧就成了游客们的乐趣,自然得到了宠爱,它们天天如此容易享受美食,真的比那些靠施舍活着的印度人还要好。[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令人惊愕的是,离昨晚祭拜码头不远,距沐浴处上游约200米,就是著名的马尼卡拉尼卡河坛(Manikarnika Ghat),是瓦拉纳西最大的露天火葬场。每天有大量尸体,被平放在成堆的枯树干上,焚烧成灰。再按照印度教徒的心愿,把骨灰撒入恒河中。一天24小时都在举行火葬仪式,而且终年经久不息的火葬场面,让所有的游客感到惊悸!

  导游说这个地方不要拍照,我们船只好远离烧尸台,这样我们可以在远处拍照。[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这一习俗,是印度教徒一直趋之若鹜的事情。他们认为,一个人死去以后能够在恒河边火葬,并将自己的骨灰让恒河水带走,意味着他(她)就得到再生轮回。所以,日夜不停的烧尸台烟火缭绕。有钱的死者遗体甚至从很远的地方运到瓦拉纳西来,有的老者却干脆跑到瓦拉纳西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河岸边堆放着高塔般的木柴堆,四周已挤满了人群,有看热闹的观光客,有死者的家属,还有赤着半身清洗在河岸边堆积如山的污泥以及专门负责火葬祭典、出售木柴以及收取火葬费用的印度人。负责焚尸和洗衣的都是种姓的底层“贱民”,他们占印度总人口的10%,由于大多家境贫困,一生都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据说,每年到恒河边火葬的人数以百万计,每个火葬者花费大约2000千到3000千卢比(300-400元人民币),而完全火化一条尸体需要大约300公斤的木材。由此,一船船木柴停泊在水边,焚烧一直没停,气味扑鼻。这一切不仅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而且居然成了恒河岸边最重要的景观。几个烧尸台周围很大的一片陋房,全被常年不断的烟火熏得漆黑。[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瓦拉纳西市为了解决恒河污染问题,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在恒河边上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电力火葬场,然而,在马尼卡拉尼卡河坛处的著名焚化场地,经常还是一夜之间就在露天处焚烧了30-50具尸体。尽管在电力火葬场可以省几倍的钱,但至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能保障灵魂直接升入天堂。导游还说,自莫迪上任后,禁止恒河抛尸,现在恒河已看不到人和动物的尸体了。[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在恒河上游船,突然发现恒河的西岸是万家灯火,东岸却是一片不毛之地,形成了强烈反差。据说是教徒们需要向东方沐浴朝拜,因此瓦拉纳西整个城市都建在恒河西岸面向太阳,而东岸却是一片荒芜的沙地。[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导游说,最初的时候,恒河两岸都有住户,可是因为住在东岸的群众没办法进行每天的晨浴,也不能祭祀,久而久之印度教越发达,渐渐地东岸就完全没有了住户。你看恒河的东岸是不是空荡荡的,就是因为一份信仰,清空了一整片河岸地,可见信仰的力量![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泛舟在恒河上原本是来看日出的,但因恒河上空一直雾蒙蒙的,心想今天看不到日出了。结果要上岸了才发现太阳已悬在了半空中,阳光洒在了恒河上,整个河面一片橘红色,水面上荡漾着太阳的倒影,金光闪闪,恒河上一片生机勃勃。[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恒河边每天成千上万的朝拜者,和每天在恒河边化为灰烬的逝者,演绎着生生死死,世代轮回。时间似乎也已被湿婆神的魔力永远的凝固在了瓦拉纳西的恒河岸边。两千年前的一切,都在这里一成不变,循环往复着,唯有河岸上居住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岁月中更迭轮回,生生不息。而承载这生生死死的瓦拉纳西与恒河,就成为一座永恒的城市和一条永恒的河流。[转载]印度行4—瓦拉纳西恒河晨浴

  瓦拉纳西的人文景观就是这样,千奇百怪又独具匠心,还不可复制,只有当你来到这里之后,才有了最真实同时也更全面的体会。作为游客的我们,很难理解这样一座极端的城市,你会看到这里不可思议的拥挤、脏乱和贫穷,但另一方面这里的印度人却又非常快乐和充满人性。或许,他们那平和、宁静的生活,正是你可望而不可及的呢。

  这,也许就是瓦拉纳西的魅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