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了解到楚洲的古迹主要在镇淮楼东路两边。来回才6、7里路。就决定不坐车了,全程由自己推着轮椅走,比较自由。还可以免除坐车的颠波。从宾馆出来向西过马路就到了镇淮楼东路。我慢慢的推着轮椅一边看一边推一边和母亲聊天,看到有意思的就用摄象机或相机记录下来。就这样推推停停,说说看看、聊聊拍拍的在镇淮楼路走了个来回。一路上经过韩信侯祠、漕运总督遗址公园、驸马巷、周恩来故居、镇淮楼,还走过了京杭运河的另一座大桥。吃了家乡刚出炉的喷香的烧饼,和老家人聊着过去和现在......由于要一手推车一手拍摄,所以只好用摄像机,而把相机放了起来。所以这里有相当部分照片是摄像截图,有点变形。
发现一个做烧饼的摊子,妈妈说好久没看到这样的摊子了。我推过去让她看看。(摄象截图)

三位女士和母亲愉快的聊起来。夸奖母亲身体这么好,有福气。。(摄象截图)

买了一只刚出炉的烧饼,吃过早饭的她又香香的吃起来。。(摄象截图)

旁观的人都夸她牙口好,(摄象截图)

边吃边夸:“好吃!好吃!又香又酥。你也吃一只。”(摄象截图)

镇淮楼东路上每隔一段马路有一个这样的便民服务台。可以修车、修鞋、配钥匙、修改衣服等。(摄象截图)

一个刚开张的修理点。(摄象截图)

路过《汉韩侯祠》没开门,一问说太早,要到9:30开门。(摄象截图)

这里是总督漕运部院遗址公园。(摄象截图)

母亲说让我走走。就下车自己推着轮椅往遗址公园大门口走去。(摄象截图)

听说总督漕运部院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有年头了(摄象截图)

和妈妈在周恩来故居前留影

在故居里留个影
周恩来故居里的百年古树留影

一群四川来的游客拉着母亲手祝贺她健康长寿


母亲在认真看邓颖超和周恩来年轻时的照片(摄象截图)

楚洲街头的广告《一铺富三代》鼓励开店做生意

这里的三轮车

对面的驸马巷直达周恩来故居

古老和现代共存——楚洲的特色

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因为淮安“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置总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古城拓宽了街道,重修了镇淮楼,并以楼为中心开辟了公园。园中有金桂、玉兰、雪松、龙柏、腊梅和法国女贞等各式花木,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故乡的樱花。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镇淮楼的如此景物,招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到此或访古探胜,或借景咏怀,或摄影留念,或登楼远眺,领略其万种风情。
镇淮楼正门

妈妈推着轮椅穿过镇淮楼门洞

和老乡聊天

镇淮楼上一口大钟。

从镇淮楼上正门可看到对面漕运总督府的全貌

一口悬挂着的铜钟,看样子是可以撞的

镇淮楼正门两侧是走廊,供人们在此休闲

在此留个影
人杰地灵的名人故里

从镇淮楼后门上看街景

从镇淮楼正门看漕运总督遗址公园的大门口

从侧面看镇淮楼

镇淮楼上的文物

累了,母亲在镇淮楼前的走廊里休息

这里是老人们聚集、玩耍、聊天、发呆的地方,很热闹。

小学生放学了。看到举着黄牌子排队走在马路上,很守纪律。不错!没有家长接?


街头也有不少用电动车接孩子的

这里的女子也时尚

看到一堵红墙上有两条龙。一问是座庙

这是庙的大门

从不迷信的妈妈到庙里给菩萨拜了三拜,瞌了三个头,烧了一把香。又不知道许得什么愿。

中午在宾馆饭店让妈妈美美的吃了两只洪泽湖大螃蟹。这是在淮安吃饭的几个镜头

这是到楚洲第二天的主要活动内容,推着母亲行走近5个小时。回到宾馆放下轮椅就去二楼的餐厅吃饭了。因为过了1:30分就没饭了。我要了两只洪泽湖大螃蟹,再点了这里的特色蟹黄包两只和一份蔬菜、汤。吃完饭就对母亲说:“今天很累了,下午我们好好休息一下,睡会儿觉,那里也不去了,明天回上海。”妈说:“好!”谁知道,我一上床很快就睡着了(到底两晚上没睡好觉,白天又累了一路)。等我睡到3点半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整个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