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300多公里。一路看到的是广阔原野上被现代化机械修理得十分平整的土地、牧场,大片的草场、森林、牛羊和点缀在期间的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民居。在公路上、田间小路上各种型号的运输车、大巴、小轿车奔驰着,看不到在田间劳作的人。拍了一路的录像,等到慕尼黑已经17点多。
慕尼黑是联邦德国的著名古城,12世纪中叶,巴伐利亚国王狮子亨利便在这里建起了小镇。这里是德意志南部最瑰丽的宫廷文化中心,12世纪以来一直是拜恩王国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都城之地。拜恩王室的王族中,历代辈出极其爱好学问和艺术的君王。正因如此,他们在慕尼黑的城内外建起了豪华的宫殿群,遗留下无数的艺术珍品。尤其在16世纪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时期,此地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各类文化发达到极点,以致人们交口称赞这里为“伊萨尔河畔的雅典”。1972年第二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在此地举行。慕尼黑不只是座古都,也是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都市。尽管慕尼黑散发着传统的魅力,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但大量高科技公司也在本市和周边地区安家落户。文化和艺术、高科技和著名的足球俱乐部“拜仁慕尼黑”,使慕尼黑赢得了国际声望。慕尼黑还曾是一些著名的国际展览和会议的会址,在今天它的地位更加显要。
旧市政厅为哥德式建筑的范例,正面外观装饰富丽堂皇



慕尼黑最著名建筑可以说是圣母教堂即慕尼黑大教堂(有两个绿色“洋葱头”尖顶的双塔建筑),在远处,可惜来不及走近它了。是从意大利传来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风格,建于15世纪,停建50年后到16世纪才完成塔顶的建筑。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城市中各种雕塑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原市政厅塔楼上的组钟自古至今吸引着无数的游客,组钟的12个钟点由12个骑士组成,从每天中午11时开始(夏天是17时),每到一个钟点,12个骑士就走马灯似地出来报时。一组1.40米高的彩塑人物则围成圆圈跳舞,向人们展示德国历史上威廉五世公爵与雷塔娜.冯.洛特林小姐结婚的场面。游客们为能观赏到这一景象,往往会在慕尼黑多停留一日或几日。这个景点已成为旅游者游览慕尼黑的一个必要的项目。可惜我们没能看到。



每年十月的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民间节日,届时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五百多万宾客来此欢度这一盛大的节日。全城街头一派“啤酒气氛”,街上啤酒小吃摊林立,人们坐在长条木板椅上,手捧能装一公升啤酒的陶瓷大杯,尽情畅饮,整个城市一片欢腾。我光顾拍摄没有能去品尝一扎15杯的啤酒(15欧一扎),很遗憾!倒不是因为啤酒,而是没拍到那热闹场面。我以为在外面,结果在室内。
街头狂欢的年轻人在留影,我也蹭拍一张

来自南美洲的艺人人也加入狂欢的行列

慕尼黑的街头掠影—在玛丽恩广场“留影”

又见街头咖啡座

广场边的小商店


啤酒节玛丽恩广场旅游者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商店门口的装饰简约别致

街景一撇






印象中希特勒在这个门前发表过什么演说




巫婆的服饰也可以用来装饰



在车上经过慕尼黑大学

慕尼黑浏览匆匆结束后,吃过晚饭天就黑了,我们要立刻上车赶90公里路程,到奥地利位于阿尔卑斯山谷的因斯布鲁克过夜。大家疲惫的在车上摇晃着进入梦乡。我却毫无睡意(出门就兴奋过度),睁眼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偶尔看到闪着美丽灯光的民居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散布在高低起伏的山坡、山谷上。想像着在电影“音乐之声”和“海蒂”中看到的美景......,明天就会展现在眼前了很激动。心想明天一定要起早在出发前拍下这里的风景。大巴在爬坡了,明显感到车子倾斜很厉害,有点害怕翻车呢!不一会儿车子连续拐了两个弯,在一个很高的山顶木屋前停下了。拖着行李箱走进这个有点象农家乐的小旅馆,一股温暖气息迎面扑来。赶紧拿出随身带的小DC记录下这一切。
旅馆女主人是位满头白发的奥地利老人,后面是他身材高大的老伴,哈!整个儿是“瓦尔特”。她用红黄兰绿四种颜色分别代表1234不同楼层,很快和导游一起,在老伴的协助下,把我们安排到一个个舒适的房间。这坐落在高山上的小木屋竟然电梯、暖气、自来水、抽水马桶,应有尽有。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之高,城乡差别之小啊!



这是我和另一位旅友住的房间。温暖、干净、被褥松软舒适。






太喜欢这里简约、朴素、温馨,又不乏艺术品味的房间了!虽然只有三星级,但它已经满足了我们的基本需求。我把电池都插上充电器,就开始洗澡。当晚洗好的衣服搭在热水汀上,第二天就全干了。这一晚睡得十分香甜!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