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这片热土上有一个孕育希望放飞梦想的摇篮,无数个优秀毕业生从 这里走向高一级高一级的中学,走向大江南北。

(三十年前的校园)
焦作市第十八中学建立于1977年5月,其前身为焦作市车站小学,位于焦作市民主南路9号。目前学校分为东西两个校园,44个教学班(校总部28个,东校园16个)。在校学生2429人(校总部1659人,东校园770人)。在职教职工201人,退休教师80人。其中高、中级教师98人。获得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的教师3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占地1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排练厅、教职工活动室等教学设施齐全,图书资料充足,教学环境幽雅。
(22年前的六一女侠为师生演唱——回娘家)

(23年前女侠用最古老的打字机一天打出10张试卷)

(十三年前女侠为成人高考服务——广播员)

十八年前女侠为学生艺术节服务


(20年前的校园)

(20年前的学校大门)
(现代化的多功能逸夫实验楼)

(十八中东校园一角)


(学生阅览室、微机室)
现代化的教学楼

欧式学校大门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短短30的年间,十八中在区政府、教育局大力的支持下,老历届领导的艰苦创业下,十八中全体师生员工人的努力下,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下,一座座低矮苍穹的破校舍随即消失,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焦作父老乡亲的孩子在这所现代化的校园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环境。又在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教育教学质量步步走向辉煌!2006年我校考上河南省示范性高中108人,2007年我校考上河南省示范性高中172人,特别是陈美诗同学以633分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2008年考上河南省示范性高中175人。
在过去的30年中,十八中荣获了许多个 “第一”见证着改革开放给教育带来的硕果,1997年一座内设排练厅、合唱室、美术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网络监控室、多媒体教室、容纳30个教学班的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2002年在逸夫的支助下建了一座别致新颖的河南省一流的综合实验楼,内设图书室、师生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和准备室各两个、一个能容纳300人的多媒体电教室,师生在这里可尽知天下事,享受国外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校园的中心有一座行政办公楼,领导可以在这里总揽全局,师生的动向尽收眼底。
在这篇热土上,大批优秀学子不负众望,用无数个第一汇报了母校。世纪之交学生王泽玮作为焦作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华世纪坛盛典,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3年学生刘超颖代表焦作市参加了全国五好小公民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2004年学生张梦倚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古筝比赛荣获一等奖;还有多次都是十八中的学生代表焦作市到外地演讲比赛,学生吕梦瑶发明创造的《两半螺母》荣获河南省第一名;在高中阶段十八中输送的学生在高考中有很多都已本地区的第一考上了清华、北大;2008年中招十八中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考上示范性高中位居全市第一.......
许多现在看来都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在当时的焦作曾引起了轰动。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体制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技术是创造财富的根基。这30年也包含着全体焦作市人民共同的心血。
岁月流逝,时驰势易。今天,我们站在2008这个的时间点上,在略带沧桑感回顾改革开放30年取得硕果的同时,更是满怀激情地要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30年中那些曾经亲历的切肤之痛,与至今仍然咀嚼不尽的喜悦,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十八中:加油吧!前有标杆,后有追兵,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十八中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美 丽 的 校 园
交互式电子白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