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师大培训: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 教案整理

(2010-12-20 17:48:30)
标签:

培训

教案

整理

思考

教育

分类: 工作屋顶
http://s7/middle/4f24b50eg97d46e8399e6&690教案整理" TITLE="华师大培训: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 教案整理" />

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 教案整理

上海东余杭路幼儿园 教研活动现场 12.1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音乐)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师:前阵子,医生老师给大家测量了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2、幼:我的身高是113。(回应:你对自己很了解,你记得真清楚)

幼:我的身高是121。(回应:那你和刚才的妹妹比,谁比较高?)现场互动

3、小结承接语:有一位朋友也想把自己的身高介绍给大家。

我的思考:第一环节从孩子的身高引入,对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一大触动,但老师的提问和回应非常到位,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蕴含着老师与孩子巧妙的师幼互动,让我印象深刻。

二、你好,一寸虫——绘本推进。

1、教师通过PPT,讲述绘本故事内容。

师:一寸虫住在草地上……

2、关键性提问:一寸虫有多长?(幼:1厘米,手指一样长……)

我的思考:这个提问对孩子而言有点难,事实上,一寸长是一个不太明确的长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笔画动作,帮助幼儿建立1寸长度的经验。

3PPT故事推进,知更鸟和一寸虫的画面。

提问:知更鸟看见一寸虫笑了,为什么?(幼:想吃掉一寸虫……)

      一寸虫会怎么做?(爬到树干上、逃走……)

4、故事小结:一寸虫对知更鸟说:“我会量东西。”

5、师:知更鸟请一寸虫量尾巴,并说:“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

三、初次测量,了解原有经验。

师:请小朋友帮帮一寸虫吧。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拓展经验,引出提问:故事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幼:一寸虫就是三寸的长,用其他工具帮忙测量……)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提问:从记号里你能数出来吗?

小结:3寸长。(PPT帮助梳理经验)

我的思考: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当然教师的经验拓展,通过PPT生动的路径展示,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四、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

1、点击PPT,图片中出现了三幅图(三种鸟)

师:又有三只鸟请一寸虫来测量,它们是谁?认识吗?(巨嘴鸟、苍鹭、蜂鸟)

(从图片上的方位开始介绍)

2、关键性提问:它们量的地方一样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什么?

(巨嘴鸟——嘴巴长度;苍鹭——腿的长度;蜂鸟——全身长度)

图片上用红笔标注出所要测量的位置和长度。

备注:幼儿表述不完整时,老师的回应是:把你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更精彩!)

3、二次测量要求: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4、交流验证,PPT三种鸟竖的呈现方式。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请了三位小朋友分别介绍)

l        第一个:直接说测量出某种鸟的测量结果。

l        第二个:看测量记号,让其他幼儿猜测结果。

l        第三个:说出测量结果,让幼儿猜是那种鸟。

我的思考:这是活动最亮的提问和互动,平时我们会在该环节处理上,以平行的方式让幼儿直接呈现测量的结果即可,而这位老师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提问,彰显师幼互动和教育机智,让我倍受启发。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谁在唱歌?)

提问:夜莺这么美妙的歌声,会请一寸虫来量什么呢?(眼睛、身体、嘴巴……)

2、继续故事:夜莺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

提问: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一寸虫想想夜莺的歌声该怎么量?

幼:歌能唱多远,就量多远;量夜莺的喉咙……

师:一边唱,一边量,量到声音没有为止。

3、故事小结:(借助PPT)一寸虫听着歌声,一寸又一寸,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我的思考: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不禁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这里更多体验的是情感的要素。其间,一位男孩巧妙的回答更让我欣喜万分。

六、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1、提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如果送你一寸虫,你会让它帮你量什么?

   幼儿:量手指;(回应:手指很修长,可能会成为钢琴家)

         量嘴巴;(回应:也许也能像夜莺,成为歌唱家)

         量鼻子;(回应:翘翘的鼻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2、师:现在把一寸虫分给你们老师,回教室后再去量一量,试一试吧。

 

我的听课感受:

    这个《一寸虫》的绘本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在幼儿园大教研组进行自然测量专题研讨中,就有老师开展过以这个绘本为载体的测量活动。同时,也通过谢老师深情并茂的说过,南京一幼老师开展相同绘本的教学实例。此次在东余杭路的教研现场观摩这个活动,可谓是三地教学理念的一次全新碰撞。众观上海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处理和挖掘,我个人感受剖深,绘本不再是引子或是开头的序曲,而是贯穿整个活动,蕴含情感元素的认知活动,对孩子的而言,徜徉在这么一本童趣有意义的绘本中学习测量是多么幸福而巧妙的事!当然感动之二是上海老师的临场互动,以及对每个提问的细细斟酌,都成为活动不可多得的精彩部分!这也是我此次学习之旅教学活动的一大触动和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