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形式
经典古诗文,是广为传诵的,刻骨铭心的,又是传统的,权威的。诵读“经典”,关键在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品味,效果体现在强记博闻,厚积薄发,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品味,丰富底蕴。那如何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才能初见成效呢?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推动力。良好而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兴趣能让学生由过去被动的、任务式地对待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
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中华经典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以具有适当难度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以具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此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一)巧妙引进,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吟诵古诗,“巧妙的引进”十分重要。引进的方法根据古诗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例如《七步诗》可以故事引进,给学生讲述曹丕和曹植的故事。三国时期,曹植是魏国曹操的儿子。曹植的哥哥曹丕当上皇帝后,他不喜欢曹植,一心想把他杀掉。有一次,曹丕叫曹植走七步就得写一首诗,写不出就要杀掉他。曹植才智过人,没走完七步就做出了一首,题为《七步诗》。劝曹丕不要忘了手足之情。讲完故事后,再让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在诵读《登飞来峰》、《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等古诗时,可让学生先通过录象或光盘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谈观赏后的感受,然后再诵读这几首古诗,尽可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创设情境,持续兴趣
要延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必须不断地以直观刺激加以诱导。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与古诗文内容发生直接的联系。情境的创设可以用挂图、音乐、投影,加之教师生动直观的语言描述及教学古诗的时空选择等方法。例如在诵读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再向他们介绍时代背景,激发起学生对岳飞爱国品德的敬仰之情,再让学生吟诵。由于情景创设得好,诗歌的内容、意境易领会,记忆也特别深。而诵读《咏鹅》、《梅花》、《小池》等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古诗的意思,进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古诗配上自己画的画,诗画相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三)自娱表演,增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但他们有模仿力、想象力。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时就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读读、背背、说说、唱唱、演演,变换各种不同的诵读形式,以增添他们的诵读兴趣,帮助他们将诵读活动坚持开展下去。因此有时可以把古诗词配上乐曲教他们吟唱,有时让学生边吟诵边编排动作,自演自娱,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李商隐的《无题》等,原有配曲的诗词就可以教他们吟唱。如诵读孟郊的《游子吟》时,让一个学生扮演孟郊,一个学生扮演孟郊的母亲,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诵读,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表演时的认真劲和可爱的模样,常常让老师和家长忍俊不禁。
(四)反复吟咏,巩固兴趣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年龄小,对深奥的古诗文意思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全都体会到了。而且古诗本来可不断地玩味欣赏,不同年龄不同时间吟诵,会有不同的体会。因此指导小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更要注意反复吟咏。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吟诵,可以和同学、老师比赛等;在家中学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诵读,可以教邻居小朋友诵读等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