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毅言一语】11日操作提示

(2008-12-10 19:11:07)
标签:

股票

【毅言一语】11日操作提示

在港股的直接带动下,下午股指强势上攻。只是对背后的原因,笔者有几点想说:

1.银行股的直接利好是增值税的转型,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政策的刺激将形成对系统经济的辅助,而银行股将成为机构资金计入的重点区域,技术上由于前期银行股前期落后于大盘,业绩又由于一般性的上市公司,进而对稳健性的机构投资者形成巨大的市场刺激。

2.商业银行获准开办并购贷款业务,金融板块成为反弹主力军,就这点看呢,笔者的观点恰恰是相反,并购贷款的直接受益方应该是目前存在被产业资本收购的,重置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同时银行在执行放贷这个过程中,究竟会有多少资金会被执行,还是应该打个问好,毕竟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制造业来说,未来的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国内的制造业其实是相对的投资过剩,过度投资,这个位置特别作为地方银行,会放行的资金会有多少呢。可悲的是某些机构含糊其次的说法恰恰在引导很多的普通投资人进入一个个非理性的误区。

至于今日的上涨,昨日的诱空行情等,笔者在前几日的操作提示中已经说的明明白白,做负责的分析是笔者自己乃至整个团队所遵从的准则。

个人对今日港股的大幅上涨的看法呢,认为香港拥有目前中国最成熟的体系,港股的定价权向A股看齐,把港股的定价权牢牢的把握在国人手里,对健全金融市场,激活金融市场是有很大的裨益。相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应该会被有识之士所提荐,相信或许在这个事情上已经取得了某些进展。从整个思路考虑,AH大幅折价的中国平安应该拥有中线的建仓机会。

至于明日的行情,如果没有什么半夜鸡叫的话出什么所谓的政策利好的话,不排除早盘低开高走的可能。只要政府往建立成熟市场的体系走,中国的股市就有希望。

通常认为,美国30 年代的危机始于股崩,但是,刺破泡沫的关键一击却是早已开始的加息政策。罗斯福新政重在控制供给,启动内需,特别是其对金融体系迅速而彻底的清算,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过时;但受到理论和信念的限制,罗斯福时期的财政支出没有明显的逆周期性。

日本90 年代的危机也是始于货币政策的先松后紧,大幅度降息在通货紧缩时期反而陷入流动性陷阱,促使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运而生。日本的财政政策对经济也有拉动作用,但由于金融领域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加上财政刺激的时间过长,用药过猛,导致挤出作用和李嘉图等价效应的显现,不但财政迅速恶化,也对私人需求提振不利。

中国98 年的货币政策也由于通缩和滞后性而大打折扣,长达7 年的财政政策对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但同样带来了赤字和国债规模扩大、房地产市场走向脱离初衷、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扩大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中国的4 万亿财政支出计划中,真正能够落实的资金有限,在三种不同的情景分析中,政府对GDP 的拉动在2-4 个百分点不等,国债供给规模将达到1.3-1.8 万亿,但是,如同日本90年代的国债走势一样,在衰退和通缩压力下,决定债市走向的并非供给,而是经济。

30 年代的美国之于英国,80 年代的日本之于美国,以及今天的中国之于美国,历次危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机遇;当年的美国完成了蜕变,而日本陷入了失落,希望今天的中国,能够抓住格局重塑的机遇,在危机之后浴火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