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终专稿(5)依视路杯法语文学翻译竞赛活动综述

(2008-12-29 14:24:30)
标签:

年终

专稿

(5)

依视路杯

法语

文学

翻译

竞赛

活动

研讨会

自学

杂谈

2008法语学习教学翻译年终专稿(5)

第二届“依视路”杯

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活动综述

南京大学  许 

 

     继“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于2007年成功举办之后,本着发现、培养和奖掖更多的法语翻译新人,推动和促进中国法语文学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推动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宗旨,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法语系和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
     根据此次竞赛的要求,竞赛原文由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选定。原文选自法国哲学家、作家皮埃尔·桑索教授《风之路》一书。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支持下,翻译竞赛启事和原文刊登在全国法语教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语学习》(2008年第2期)上。与第一届翻译竞赛相比,本届活动反响更为热烈,参加者更为踊跃。在规定期限内共收到参赛译文227篇,其中有效参赛译文217篇。从参赛人员情况看,国内所有设立法语专业的院校均有人员参赛,有年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还有在法国与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与上届不同的是,参赛者除了来自学校之外,还有的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机构。上届参赛的人员中,这次又有不少积极参赛,有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评奖活动自始至终力求做到公正和客观。评奖启事中要求参赛译文正文内勿书写姓名等任何与译者个人身份信息相关的文字,另页写明参评译者的个人信息。翻译竞赛组织方指定法语界之外的专人对参赛译文的个人信息页和正文进行编号,分到初评人员手上的只是编过号的参赛译文正文。参赛译文统一编号后,南京大学法语系成立了“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初评组,由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成富任组长。初评组严格采取保密措施,仔细阅读原文,了解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根据统一标准加以评审,按照得分顺序选出了前34篇入围译文。
     34篇入围译文经翻译竞赛初评组复审、选定后,加密呈送给“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中国法语教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组成,分别为曹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青钢(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傅荣(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户思社(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克勇(四川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刘成富(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海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钧(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徐真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评审委员会主任由许钧担任,王理行(译林出版社编审)和何毅(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出任评审委员会顾问。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各位成员收到入围译文后,根据原文,按照“准确、达意和优美”的标准,以百分制进行评分。全部评委的评审结果汇总后,按得分选出前20篇进入终审的参赛译文,授予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和优秀奖10名。

     经 “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决定,第二届“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的获奖者分别是:

                             一等奖
                        赵英晖   复旦大学

                          二等奖
                        叶  莎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  璐   南京大学
                        钟蕾莉   南京大学

                          三等奖
                        程欣跃  北京大学
                        高  冀  北京大学
                        耿雪阳  四川外语学院
                        吉  玲  西安外国语大学
                        王怡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  真  北京语言大学
                            优秀奖  
                        岳  瑞  南京大学
                        张  怡  北京大学
                        杨玉平  南开大学
                        洪安琪  北京体育大学
                        陈斌杰  外交学院
                        沈  珂  南京大学
                        宦征宇  上海外国语大学
                        陈  蕊  河北大学
                        刘晓溪  外交学院
                        周  燕  法国鲁昂大学
 
     “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认为,在首届“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之上,本届活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响应,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从上届以学校为主体的参赛者扩展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出版和研究机构,充分说明了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活动开始显现出其魅力和重要的影响力。二是参赛者都表现出对文学翻译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从参赛译文看,无论从理解层面还是从表达层面,整体上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说明了中国的法语文学翻译有较好的基础。三是本届参赛原文较难,如果说上一届翻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对原文概念的理解与表达精确的话,那么本届翻译的难点在于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义,而且要传达出原文的韵味、节奏和风格。从获奖的译文看,大多在这方面有自觉的追求,而且有较好的体现。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通过翻译竞赛,不少参赛者加深了对文学翻译和法语语言文学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一批优秀的青年法语人才脱颖而出。首届竞赛的一等奖得主北京大学的何一因其出色的学业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被巴黎政治学院录取攻读研究生;二等奖得主华东师范大学的孟婕被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研究生,南京大学的王加被外交部录取为非通用语留学生,陈寒获得国家奖学金赴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攻读合作培养博士生;三等奖获得者孔潜获得国家奖学金赴巴黎第四大学攻读博士,三等奖获得者沈珂和优秀奖获得者张璐、宋旸被南京大学法语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同时,获奖者越来越热爱文学翻译事业,他们出色的表现为自己赢得了国内著名出版社的信任,获得了珍贵的翻译机会,如陈寒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了勒克莱齐奥的《乌拉尼亚》,勒克莱齐奥最近荣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张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了内米洛夫斯基的《库里洛夫事件》。张璐同学继获得上届优秀奖后,本届荣获二等奖,并获得上海文联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卡西欧”文学翻译竞赛一等奖。我们深知,法语文学翻译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与一批优秀法语人才的脱颖而出,与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依视路人”怀着“愿人人都能看世界更美好!”的崇高愿望,为了中国的法语教学,为了培养翻译人才,为了文学和文化交流,为了拓展思想的疆界,贡献了力量,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