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法语学习教学翻译年终专稿(5)
第二届“依视路”杯
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活动综述
南京大学 许
钧
继“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于2007年成功举办之后,本着发现、培养和奖掖更多的法语翻译新人,推动和促进中国法语文学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推动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宗旨,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法语系和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
根据此次竞赛的要求,竞赛原文由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选定。原文选自法国哲学家、作家皮埃尔·桑索教授《风之路》一书。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的支持下,翻译竞赛启事和原文刊登在全国法语教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法语学习》(2008年第2期)上。与第一届翻译竞赛相比,本届活动反响更为热烈,参加者更为踊跃。在规定期限内共收到参赛译文227篇,其中有效参赛译文217篇。从参赛人员情况看,国内所有设立法语专业的院校均有人员参赛,有年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还有在法国与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与上届不同的是,参赛者除了来自学校之外,还有的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机构。上届参赛的人员中,这次又有不少积极参赛,有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评奖活动自始至终力求做到公正和客观。评奖启事中要求参赛译文正文内勿书写姓名等任何与译者个人身份信息相关的文字,另页写明参评译者的个人信息。翻译竞赛组织方指定法语界之外的专人对参赛译文的个人信息页和正文进行编号,分到初评人员手上的只是编过号的参赛译文正文。参赛译文统一编号后,南京大学法语系成立了“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初评组,由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成富任组长。初评组严格采取保密措施,仔细阅读原文,了解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根据统一标准加以评审,按照得分顺序选出了前34篇入围译文。
34篇入围译文经翻译竞赛初评组复审、选定后,加密呈送给“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中国法语教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组成,分别为曹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青钢(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傅荣(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户思社(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克勇(四川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刘成富(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海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钧(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徐真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评审委员会主任由许钧担任,王理行(译林出版社编审)和何毅(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出任评审委员会顾问。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各位成员收到入围译文后,根据原文,按照“准确、达意和优美”的标准,以百分制进行评分。全部评委的评审结果汇总后,按得分选出前20篇进入终审的参赛译文,授予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和优秀奖10名。
经 “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评审委员会决定,第二届“依视路”杯全国法语文学翻译竞赛的获奖者分别是:
一等奖
赵英晖 复旦大学
二等奖
叶 莎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
璐 南京大学
钟蕾莉 南京大学
三等奖
程欣跃 北京大学
高 冀 北京大学
耿雪阳 四川外语学院
吉 玲 西安外国语大学
王怡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李 真 北京语言大学
优秀奖
岳
瑞 南京大学
张 怡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