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与旧人教版化学教材“双
(2009-11-02 19:59: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资料 |
|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与旧人教版化学教材
“双基”部分的内容对比
新课标教材的章节顺序 |
涉及的“双基”知识点 |
相对旧人教版教材的变化 |
必修1 |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1、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摩尔质量, 4、气体摩尔体积 5、物质的量浓度,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
1、突出实验的功能,增加了科学探究“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摩尔体积 2、简化了绪言 3、弱化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强化了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物质的分类 |
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分散系及其分类, 3、分散质,分散剂, 4、胶体, 5、丁达尔效应 |
增: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强化了分类法在化学物质研究方面的应用。 减:胶体的性质要求降低,以科学视野呈现 |
2.2离子反应 |
1、电离、电解质 2、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等),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 |
1、弱化了强弱电解质,但在选修4第三章中呈现 2、弱化了离子的检(CO32-) |
2.3氧化还原反应 |
1、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 |
基本不变 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计算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知识 |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3.1金属的化学性质 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
|
|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4.3硫和氮的氧化物 4.4硫酸硝酸和氨 |
|
|
必修2和选修4中部分相关章节 |
||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元素周期表 |
1、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2)卤族元素 3、核素 同位素 |
1、呈现顺序有所改变 2、增加了核素(改选学为必学) |
1.2元素周期律 |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周期律(最外层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 3、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
注: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在选修3介绍 |
1.3化学键 |
1、离子键 2、共价键 3、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
1、强化了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2、增加了科学视野(及选修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知识 3、晶体结构与性质等均在选修3介绍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1化学能与热能 (以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为主)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2 燃烧热 能源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关系 (2)反应热 焓变 (3)热化学方程式 2、中和热概念、测定 3、 燃烧热概念计算 4、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 (2)反应热的计算 |
1、突出了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本质的理解 2、增: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
2.2化学能与电能 (结合选修4第四章化学能与电能) 4.1 原电池 4.2 化学电源 |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互转化 (1)原电池 (2)化学电源(原理/应用等) |
增:1、火力发电 2、带盐桥的原电池装置 3、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及其反应原理 4、更加注重探究和电池的应用 |
4.3 电解池 |
2、电解池 (1)电解原理 (2)应用(氯碱工业原理,电镀,电解精炼铜,电冶金) |
增:电冶金 |
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治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2)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
增:析氢腐蚀的电极反应,以及总反应的书写 |
2.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结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2.1化学反应速率 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1、 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概念,计算 (2)化学反应的限度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
增:1、有效碰撞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在选修4绪言介绍 2、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3、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 4、突出了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科学探究(H2O2分解、KMnO4+H2C2O4等实验) |
2.3化学平衡 |
2、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动态平衡 (3)化学平衡常数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勒夏特列原理 |
增:1化学平衡常数含义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减: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
2.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能利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 |
增: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能利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 3、科学视野-自由能变化 |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3.1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3.3生活中两种 常见的有机物 3.4 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4.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4.2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
1、甲烷的结构,性质(氧化,取代) 2、取代反应 3、烷烃 (1)烷烃的结构,物理性质 (2)同系物 (3)同分异构体 (4)命名1 乙烯的结构 4、乙烯的性质(氧化,加成,加聚) 5、乙烯的用途 6、 苯的结构 7、 苯的性质8、乙醇的结构 9、乙醇的性质(与钠反应,氧化) 10、乙酸的结构 11、乙酸的性质(酸性/酯化)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 12、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热分解法 (2)热还原法(铝热反应等) (3)电解法 13、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淡化 (3)海水提碘 (5)综合利用 14、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干馏,煤的气化,石油分馏,裂化,裂解,聚合反应) 15、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增:1、海水资源利用在老教材没有,为新增知识点,但涉及知识在老教材都有 2、绿色化学,原子经济 删: 甲烷的性质中删掉了分解反应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
||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
1、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2、弱电解质的电离 3、电离平衡及电离常数 |
增:科学视野-电离常数 |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1、水的电离 离子积 2、溶液的酸碱性 PH 3、 PH的应用,试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中和滴定) |
增:实践活动-实验测定中和滴定酸碱曲线 |
3.3 盐类的水解 |
1、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2、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3、盐类水解的实质 4、水解方程式及书写 5、影响盐类水解的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
增:科学探究和科学视野-盐的水解常数 |
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3、 溶度积(科学视野) |
增: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 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3、溶度积(科学视野) |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
||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1.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4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2.1 脂肪烃 2.2芳香烃 2.3卤代烃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 3.1醇酚 3.2醛 3.3羧酸 酯 3.4有机合成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4.2油脂 4.2糖类 4.3蛋白质和核酸 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5.2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5.3功能高分子材料 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增: 1、有机物的分类(按谈的骨架分为链状和环状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须知道醚、酮的官能团) 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等。 3、有机物的键线式表示(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 4、有机物的命名: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5、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离、提纯(a蒸馏b重结晶c萃取) (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a元素分析b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3)分子结构的测定(a红外光谱b核磁共振氢谱) 6、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 7、乙醇与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 8、丙酮(科学视野) 9、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过程(2)逆合成分析法 10、果糖 11、氨基酸的性质(1)两性(2)成肽反应 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3、核酸 14、缩聚反应 15、酚醛树脂的制备 |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
||
第一章 1.1 原子结构 |
1、能层、能级、电子云、轨道等概念。 2、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 3、基态和激发态、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 4、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5、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 |
增:1、能层、能级、电子云、轨道等概念, 2、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 3、基态和激发态、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 4、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5、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均为新增内容 |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1、周期表分区(s、p、d、ds、f区),对角线规则, 2、原子半径3、电离能 4、电负性等 |
增:1、周期表分区(s、p、d、ds、f区),对角线规则, 2、电离能 3、电负性等 |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2.1 共价键 |
1、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 2σ键、π键, 3、键参数、等电子原理等 |
增:1、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 2、σ键、π键 3、键参数 |
2.2 分子的立体结构 |
1、形形色色的分子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4、路易斯结构式, 5、配合物理论简介 |
增: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杂化轨道, 3、路易斯结构式 4、配合物理论 5、科学视野和实践活动-制作分子模型 |
2.3 分子的性质 |
1、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2、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分子内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极性相似相溶原理 5、手性 6、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
增:1、分子内氢键, 2、手性分子, 3、无机含氧酸酸性 4、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壁虎与范德华力、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巴斯德与手性 |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3.1晶体的常识 |
1、晶体有关知识(晶体与非晶体、 2、晶胞概念 |
增:1、晶体有关知识, 2、晶胞概念 注:老教材化学第三册第一单元晶体类型与性质在课标教材选修3第三章,但内容比新教材少。 |
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
1、分子晶体、分子密堆积概念 2、原子晶体 |
增:1、分子密堆积概念、冰的晶体结构 2、科学视野-可燃冰、金刚石 |
3.3 金属晶体 |
1、金属键2、电子气理论 3、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
增:1、电子气理论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
3.4 离子晶体 |
1、离子晶体 2、决定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电性因素、键性因素, 3、晶格能 |
增:1、决定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电性因素、键性因素,晶格能 2、科学视野-岩浆晶出规则 |